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同一首歌》的圈钱内幕

朱文轶 马军 《 人民文摘 》(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以《同一首歌》为主题曲的央视金牌栏目《同一首歌》红火了9年之后,如今遭遇了“停播”的尴尬……

    《同一首歌》的惊人利润

    孟欣和她的“同一首歌”一年策划演出四五十场,如果以每场演出500万元计,40场就是两个亿。如果以每场演出100万元利润计,40场就是4000万元。 

    孟欣和她的“同一首歌”由此就不需要名片,孟欣有一张独特的海报,海报上她轻盈地把一幅印有“同一首歌走进××”的照片握在胸前,这是她和“同一首歌”最富招牌性的合影。“同一首歌”每进入一个城市,承办方就会用电脑将那张照片上的“××”修改成要进入的城市的名称,再将图片印上街头巷尾的海报、地方报纸的广告甚至演出门票上,孟欣的笑脸于是就和“同一首歌”的快乐模式一起,迅速在这些城市里被复制和传播。

    可以说“同一首歌”是一座特殊的桥梁。企业出钱、地方政府搭台,一方面在“与民同乐”中凝聚一地政府、企业、民众间的向心力,使大家在歌舞升平中其乐融融;另一方面又推介了地方改革开放的资源与实力,为招商引资和旅游资源开发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

    在2006年9月6日“同一首歌走进宝鸡”的演唱会中,出资700万元中的600万元就分别来自6家本地企业,哪个企业不愿为地方兴盛出力?哪个企业又不愿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形象?因这样的供需关系,“同一首歌”才成为供不应求——如果在央视做广告,两三小时又需要多少钱呢?

    问题是,这不是真正透明的市场化的供需关系。“同一首歌”的品牌来自央视,孟欣使用的是央视的传播资源;一个本来是公益的活动变成了特殊的商业演出,“同一首歌”在一场又一场演出中获得了令人惊叹的利润。

    “同一首歌”如何走进宝鸡 

    “‘同根同祖’同一首歌走进宝鸡”演唱会为陕西宝鸡带来一场盛宴,参与的每一方都各得其所。宝鸡一年一度的“全球华人省亲祭祖大会”终于有了一个拿得上台面的开场,宝鸡将得到在央视一套和三套露脸的机会。 

    2006年,宝鸡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准备这场隆重的迎娶,当然,它也为此置办了厚重的“聘礼”:接近700万元的税后收入。事实上,在过去三年里,宝鸡都在竭力接近这位高高在上的“美女”。一开始,政府考虑本地企业的赞助和财政支出,把所能承受的最大开支定在500万到550万。到后来,他们已经不计代价了。但他们发现,即便你铁了心想送出一笔钱,都不是那么容易。

    宝鸡“筹办小组”的人到了北京,才发现自己完全是门外汉,他们见不到“同一首歌”任何一个核心人士,他们连“同一首歌”的大门都没进去过。 

    他们探听到当时“同一首歌”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有一场演出,在演出的间隙通过熟人找到了“同一首歌”一名内部成员,但这次讨论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他们接着给栏目组打了无数次电话,但接电话的都是“手下办事的”。他们被反复告知,“孟导不在”。见不着这位“同一首歌”的一把手,就意味着“没人定事”,“所有努力都是白搭”。 

    紧跟而来就是“骗子”。四家以上的“中介”找上门来,都声称,他们在“同一首歌”里面有人,可以保证办成这件事。

    “少了孟欣不行” 

    联系孟欣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宝鸡的“同一首歌”是作为“省亲祭祖大会”的开幕式,宝鸡市领导想在演唱会正式开始前加一个10到15分钟的开场,由宝鸡市委领导和几个参加会议的全球华人代表致辞,但是在“同一首歌”开办6年来的演出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种形式,之前跟他们谈的人一直表示“恐怕有难度”,“要请示领导”,“结果,孟欣大概听了一下,马上表示,‘这个没问题,我们全力配合’”。 

    2006年9月6日的演唱会也是如此。很多事情等着孟欣来定,而孟欣直到9月6日的下午才到现场。一名官员说:“孟欣来之前,很多东西都没定下来。我们手里都捏了把汗,政府为此投入那么大,生怕最后哪点顾及不到,出什么纰漏。” 

    孟欣到了之后,忙乱的现场很快有条不紊起来。“孟欣一只手拿着演说辞撰稿,然后告诉4个导演怎么做怎么做。”一名官员说,“我们都很佩服。‘同一首歌’团队这么仓促,但是事情做得很好。” 

    的确,目前恐怕仍没有哪个团队有“同一首歌”如此丰富的经验,从2000年到现在,“同一首歌”办了上百场类似这样的演唱会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掌舵者孟欣。 

    一名圈内人士说,对孟欣而言,2000年是个意外。她落选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总导演,但她收获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和前者比,“同一首歌”看上去要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市场,“同一首歌”更像是流动的“春晚”,它让地方城市以倾城之力来过这个“节”,它让原本默默无名的二线城市获得注意力,沉浸在“一夜成名”的美妙想象里。孟欣的助手说,“孟导也更乐意让人看到这一点——就是‘同一首歌’所蕴含的社会能量。”

    到2002年孟欣已经把“同一首歌”办得很出色了。它是央视上升最快的品牌之一。2002年的拍卖足以显示了这个品牌的影响力和含金量。“同一首歌”在那一年以2020万元和4540万元的价格卖出了独家特约广告时段和全部广告资源独家代理权。 

    “终于见真神了” 

    2006年5月,宝鸡市政府收到“同一首歌”态度或明或暗的回函时,政府班子正在换届。知情人说,这么大的一桩投资,领导定不下来,事情肯定也定不下来。 

    2006年7月,宝鸡新的政府班子上任,着手落实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邀请“同一首歌”。然而事与愿违,“同一首歌”的人回复是,“不可能了,八九月份我们已经排满了”。

    宝鸡于是让筹办小组的几名官员二次进京。据说,这让其中一名官员很为难,他表示,“人家已经明确拒绝了,没必要再去讨这个没趣吧”。但领导说,“一定要去”,“确实不行,再回来”。 

    看上去没有人可以施以援手。宝鸡市最后又找到了更上层的领导,通过这位领导直接跟孟欣联系上了。然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那些主动搭上来的中介从来没有停止过跟宝鸡官员的接触。宝鸡去的官员最后被弄得一头雾水,他们甚至分不清到底哪些是栏目组人哪些是外边的人。经常突然出现一两个人,但后来就不见了。 

    知情人说:“最后有一个人告诉宝鸡‘同一首歌’明确的报价:700万元。这超出了宝鸡市‘不超过550万元’的预算。在北京的官员跟宝鸡方面领导汇报后,得到肯定的回应,‘已经到这一步了,不在乎多150万元’。” 

    最后支付给“同一首歌”的接近700万元演出报酬里,演员费用200多万元,播出费用160万到170万元,其他还有一部分制作费。这和孟欣接受采访时对“同一首歌”所得报酬构成的分析大不相同,她曾说:“其实我们80%的费用都是演员的出场费,10%是制作费,10%用在录像、吃住上。”事实上,“吃住”当然全由地方政府买单。 

    2009年7月25日,筹办小组终于被通知可以坐下来跟“同一首歌”的一名制片主任谈论实质性合作了,他们感叹说:“终于见真神了。” 

    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三联生活周刊》2009.12

《同一首歌》的圈钱内幕
侯耀文遗产纠纷案始末
从“政治新秀”到“问题官员”
蔚县矿难的利益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