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才女,大师后继有新人
曹禺一生结过三次婚,生了四个宝贝女儿。1952年出生的万方和父亲长得最像,兴趣志向也最接近父亲,所以深得曹禺喜爱,被视为掌上明珠。
打记事起,父亲就被著名剧作家的光环包围着,看到大家都那么尊重父亲,她心中也有了走和父亲一样道路的梦想。
起初曹禺并不支持万方走自己的老路,他希望女儿做一名科学家或医生,但他这个宝贝女儿却偏偏遗传了他太多的文艺细胞,不知不觉就和自己成了同行。
父亲对万方文学上的启蒙,从没有什么刻意的行为,一切顺其自然。但他本身的文学修养,还是影响着女儿。比如家里的《辞海》、《百科全书》之类的工具书,总是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任何时候有疑问,他决不偷懒,当即查出答案。即使一时查不出来,也会写下来,第一时间解决掉。父亲的这种好习惯让万方受益匪浅。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万方的家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成柜成柜的书。而编故事、写文章的能力,却是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不经意地在讲故事中培养出来。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曹禺常常要去看戏,每天很晚才能回去。万方和妹妹那时候都小,很不容易才被哄睡,但父亲一回来,带着看完戏的兴奋和激情,总会把她们吵醒,给她们讲剧情,和她们一起打闹着玩,甚至一家几口跟着音乐跳起舞来。等万方稍大一点的时候,曹禺常常把万方带到剧场的后台,让她看看舞台上的各种效果是怎么营造出来的。原来,将大洋铁片一晃,就会出现闪电;把缀了很多小珠子的芭蕉扇摇一摇,就会出现雨声……舞台上的种种神奇,都扎根到了小万方的心里。
万方14岁时,曹禺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臭老九”,被送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里劳动改造。在学校里,万方因为是“黑五类”的孩子,失去了进教室的资格,也不能说话,只能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虽然如此,但她心里从没怀疑过父亲,从没认为他是坏人。她说:“我从来没有和父亲对立过,一丝一毫都没有,他永远都是我崇拜的人!”
后来,万方在父亲的一个本子上见到了父亲对连累到自己的心痛,父亲写道:“我心痛极了。我有罪,把我抓去斗,狠狠斗死了,就算了。十来岁的孩子有什么错?为什么还要连累我的孩子们?真想紧紧抱着小方子痛哭,但孩子不干,她没有心情接受任何人的爱抚,连爸爸也不能勉强她。但我知道她是爱爸爸的,她湿润的眼睛对我闪出怜悯的光。”
16岁时,万方到东北农村“插队”,又瘦又小的她吃尽了苦头,有时候饿极了,还常常到老乡家里讨要些吃的。虽然如此,但没有了在家时的那些歧视,仍让她感到自由和快乐。唯一的迷茫是,父亲在和自己差不多大的时候,已经做了很多事,还写出了著名的《雷雨》,而自己连人生目标和方向都还没有找到。两年后,机会来了,沈阳军区到地方上招兵,其中的一个司令员是曹禺的忠实崇拜者,一听万方是曹禺的女儿,马上认定她也是写作的高手,如获至宝地把18岁的万方招进部队做了一名创作员。曹禺知道后,自然特别高兴,常常给万方写信鼓励她、叮嘱她:“你一定要坚持写作,你要向杰克·伦敦这样的大作家学习,被退稿后再写再改,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发表为止。你一定要有这种牛劲,我这不是给木头脑袋写的,你应该理解爸爸的这份心意。”
比起父亲23岁扬名,万方显得有些大器晚成,而且又比较贪玩,不是聚会,就是看电影、聊天。曹禺很着急,专门给她写了一封信,说:“小方子,你不能再玩了,爸爸心里真着急。这么大岁数,不用功写作,还不能‘迷’在写作里,将来如何得了?”
在父亲的督促下,万方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后来,曹禺的作品《日出》要拍电影,但曹禺岁数已大,亲自改编剧本已力不从心,便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万方。曹禺发现女儿不但脑瓜灵,效率高,改编的东西还很适合青年人看,倍感欣慰。最后,《日出》获得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接着她又尝试用歌剧的形式改编了父亲的《原野》,再次获得成功。而万方最喜欢的是写小说,她的中篇小说《在劫难逃》、《杀人》、《未被饶恕》、《珍禽异兽》都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
当曹禺在《收获》杂志上看到了万方的《杀人》后,欣慰地说:“小方子,你真的行,可以写出好东西来!”后来,万方创作的电视剧《牛玉琴的树》在中央台播放后,已经住在医院里的曹禺更是连连称赞:“真好!非常感人!故事很真实、很动人!”
听到父亲如此夸赞,万方心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自己生为有才华、有灵魂的大师之女,正是在父亲的熏陶下,才得以小有成就。
相携相惜,慈父孝女情谊深
曹禺的晚年疾病缠身,长期住院,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20多岁就名震海内外的他,却再也没有力量写出作品了,他常常在病房里痛苦地大喊着:“我不干!我要写出大东西才能死!”
父亲的痛苦,万方都懂。她常常在病房里陪着父亲,给父亲讲外面的世界。而曹禺自己也像一个孩子一样,依恋着女儿,一见到女儿就问:“今天给我说点什么啊?”看到女儿忙前忙后,自己也忍不住感慨:“小时候你们小孩子让我们父母受累,现在我们老了又让你们受累,但小孩子怎么看怎么可爱,和我们又不一样,我们丑,没有一点可爱的表演……”万方立马哄他:“你也可爱呀!”逗得父亲直笑。
有一次万方感冒了,躺在床上休息,曹禺吓坏了,走到她的床边说:“你不知道,我真担心你死在我前头。你要是死了,那你可让我太没法儿忍受了!”
1996年,作家出版社要出万方的小说集《和天使一起飞翔》,想请曹禺写点东西。曹禺当时已经非常虚弱了,但出于对女儿的爱,他仍用颤抖的手,吃力地写道:“在我的女儿里,万方是比较像我的一个,所以她成了写东西的人。她写的东西我看过,小说《杀人》我觉得有力量,给人思索。我曾担心她会是一个比较专注自己内心的作者,现在我不担这个心了,她能够写完全不是她的东西,极不相同的人和生活,而且是那么回事儿。可以说她具有创作的悟性和本领了。”短短几百个字,却能看出一个父亲的爱和欣慰。而这几百个字,竟然是这位戏剧大师人生最后的文字,几天后的12月13日,老人在沉睡中走完了辉煌的一生。
曹禺永远地离开了他疼爱的小方子,而他的小方子,正在他走过的同一条路上,越走越宽,小说《空镜子》一出版便被影视界盯住,最后获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长篇力作《香气迷人》更是让业界盛赞,认为非同凡响。
但一直以来,万方虽然在小说和影视剧领域都颇有建树,却迟迟不敢涉足话剧领域,因为父亲的话剧作品太优秀了!有父亲在前面,她的压力太大。
2006年,在曹禺去世10年后,万方终于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有一种毒药》来纪念父亲。北京人艺连演30场,观众反响热烈。2007年,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万方的《有一种毒药》和父亲的《雷雨》一起入选了《话剧百年剧作选》。2008年,《有一种毒药》获得曹禺剧本奖。
此时,万方终于可以欣慰地说一声:“爸爸,你应该会为我感到骄傲的!”
摘自《名人传记》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