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创新节约用地做法 书写耕地保护答卷 2023年07月21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但是仍然面临人多地少的难题。近年来,河北省自然资源厅采取“长牙齿”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奋力书写耕地保护“河北答卷”。

  节约集约用地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河北按照“严控总量、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的思路,健全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机制,创新节地模式做法,全面开展“节地增效”专项行动,打造河北示范。 

  

  精准施策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河北精准施策,织密耕地“保护网”,采取严控用途、完善政策、严格监管、强化责任等举措,全力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做到现状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应划尽划,优先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做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把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放在首要和优先位置,划定耕地8801.9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7666.81万亩,做到现状耕地应划尽划、应保尽保。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要求,确保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内耕地、高标准农田等可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全部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数、线、图”一致原则,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保能落地、可考核、可追责。

  从严从实,不断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禁一般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严格落实“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2022年,河北省年内耕地增加60余万亩。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先后组织开展耕地不合理流出问题排查整改、耕地保护重点问题专项治理等行动,并建立提醒函制度,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全省耕地减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完善政策举措,建立长效机制。以守牢耕地红线为目标,加强耕地保护制度建设,按照“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严管严控、以进定出、先进后出、进出平衡”原则,先后印发《河北省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河北省耕地进出平衡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建立完善“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多项制度机制。同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压实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位。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新增补充耕地1.26万亩。

  严格监管,促进常态长效保护。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遥感监测、视频监控、手机APP等技术手段,提升日常监管的时效性、精确性、系统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推动建立“田长制”,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全域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同时,做好耕地卫片监督,动态监测监管耕地变为林地、园地、草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等情况。截至目前,全省134个县(市、区)建立了“田长制”,形成网格化监管体系,大幅提升了耕地保护效率。

  多措并举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统筹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通过“标准地”出让、项目“进园入区”、兼容复合利用等措施,既做好土地要素精准高效配置,又处置好低效闲置存量土地,努力走出一条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加快建设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石家庄市鹿泉区、栾城区节地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保定市望都县、石家庄市藁城区、邯郸市馆陶县等25个县(市、区)获评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2018年以来,全省盘活批而未供土地94.96万亩,处置闲置土地11.69万亩,处置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22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均排名全国第一。

  强化规划引领,产业向开发区集聚。坚持布局集中、产业聚集、用地集约、功能融合,促进开发区产业聚集聚合、提质提效。全省开发区土地开发率由2018年的55.92%提升到2022年的63.09%、亩均投资强度由2018年的395.13万元提升到2022年的508.30万元。位于鹿泉区经济开发区的光谷科技园,结合自身产业实际,统一规划、统一地价、统一配套、统一物业,合理规划园区功能,建设高标准厂房,共用配套设施,节约用地20%,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坚持内涵挖掘,向存量土地要效益。通过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等方式,充分释放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位于望都县的省重点项目浙商·和谷国际智能港,占地3300亩、投资98亿元,是集企业总部、研发孵化、商业生活配套等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创新工业示范园区。原为17家老旧企业存量低效用地,通过盘活土地资源,维赛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园区,低效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推动复合利用,向地上地下要空间。支持土地用途兼容复合利用,积极引导企业对行政办公、生活服务、科技研发等建筑进行科学立体化布局,通过地上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地下建设多功能综合空间,促使每一寸土地地尽其用。

  位于邢台市宁晋县的童泰婴幼儿服饰有限公司巧用“搭积木”的土地利用方式,仅用40亩土地建造了传统上需要近400亩土地才能建成的多功能立体化厂房,节地率近90%,让珍贵的土地资源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2022年,童泰成功入选《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推荐目录(第三批)》。

  推行“标准地”出让,企业落地全面提速。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在完成相关区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事前定标准,明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筑容积率等控制性指标,实现土地利用效率全面提升,“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标准地”出让占地71.67亩的邢台东裕科技产业园项目,亩均投资强度达1116.23万元,亩均税收达69万元,容积率达2.3,节地成效明显。

  数据来源:河北省自然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