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2021年03月06日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一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度支撑体系,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自然资源力量。

  护航发展,要素保障显担当

  全力助推复工复产稳增长。推出紧急项目“先建后补”、重大项目“上门服务”等举措,为复工复产提供政策制度保障支撑。全区共上门服务重大项目330多个,具备用地条件的1298个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规划编制保障用地空间。出台过渡期土地、城市规划“两规一致性”处理政策,保障105个重大项目用地空间。自治区和8市11县4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村庄规划及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典型做法获自然资源部表扬。

  着力破解耕地占补难题。完成自治区级新增耕地备案审查544个,水田指标入库超过15万亩。完成763个项目补充耕地方案审查,落实占补指标0.71万公顷,解决了贵南高铁等大批重大项目占补难题。创新实施交通沿线土地综合整治,获自然资源部肯定和大力支持。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见成果

  “放管服”改革提速增效。按照“能放即放”原则,将部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测绘资质等审批权限下放,赋予地方更多审批自主权。自治区用地报件一次性通过率从不足20%上升至86%。

  规划许可管理不断规范。研发使用自然资源规划综合审批系统,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实行“一表办结”,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由原来的6项申请材料简化为“一表一方案”。

  矿政管理改革全面推进。开启广西矿产资源管理地方法规实施20年来最大力度、最全面的改革,实行同一矿种矿业权出让登记同级管理等举措,全区已开发利用矿种中有63种下放到市级出让登记,占74.1%。

  严守底线,生态修复有作为

  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左右江、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新进展,实施22个自治区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获批国家级试点项目17个。新争取中央资金4.86亿元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北海冯家江生态修复模式获自然资源部肯定。

  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认真落实自治区“三个一定,一个全力”资源利用新要求,建成绿色矿山341座,同比增长626%。盘活存量土地2.77万公顷,完成率145.64%。

  改善民生,资源惠民显成效

  增减挂钩筹集扶贫资金突破90亿元。组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区内交易实现收益60.71亿元,同比增长51.43%;争取跨省交易1.08万亩,预计可获资金32.40亿元。帮助巴马县、环江县顺利脱贫摘帽。

  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研发两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初步探索出一套高精度、自主可控、经济实惠的监测预警技术。

  有力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将用地指标核销、“先用后报、边建边报”等政策扩大到脱贫攻坚“四大战役”。出台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新政策,保障生猪养殖设施农业用地550宗2.6万亩。

  矿产扶贫取得新成效。向都安、大化、隆林等7个贫困县调剂砂石采矿权指标9个,成功出让15宗,成交价1.48亿元。

  夯实基础,治理效能有提升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高质量完成。自治区111个市县区、33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历时三年,全面完成覆盖全区1500万个图斑、9个专题图层的调查成果。

  信息化建设保持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可全区推广应用的农村宅基地审批系统,支撑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工作。

  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卫星遥感实现全区影像多次覆盖。自然资源数据管理由二维向三维升级。

  数据来源:广西自然资源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