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以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1年03月02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始终贯彻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加强统筹、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推进全面深化改革。7年来,自治区党委深改委(组)共召开35次会议,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十三五”时期,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2020年达到2.22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4562元、年均增长7.8%,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开放合作体制改革推进高水平开放

  围绕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广西进一步深化开放合作体制改革。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性工程,大力推进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途省区市在贸易物流便利化、通道数字经济等方面交流合作,做深做实中国—东盟博览会、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开放合作平台,推动百色、凭祥、东兴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互市贸易总量居西部省区第一,自贸试验区6项经验入选为全国创新案例,北部湾港已成为中南西南地区优质国际门户港。

  经济体制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广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7年来,共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1200多项,保护中小投资者、跨境贸易、执行合同、获得信贷4项营商环境指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科研机构、科技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提质增速,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公司制、混合所有制、国资监管体制等改革,开展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一批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广西投资集团成为西南地区首家世界500强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020年,广西全区私营企业84.15万户、个体工商户276.68万户,分别比2013年增长180.87%、104.8%;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累计为企业减税降费1600多亿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12条经验向全国推广;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广西农垦改革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广西全区供销系统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利润总额较2014年增加近50倍。

  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广西持续深化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和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广西全区所有县(市、区)均建成融媒体中心,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行政村以上全覆盖,文化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开展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资源配置更加均衡;积极探索多元普惠办园机制,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显著,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建立广西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机制,32万名城镇困难群众实现脱困解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十三五”时期实现63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7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呵护“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

  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广西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现森林、湿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全覆盖,九洲江跨省区流域环境治理成为全国典范。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江河湖库面貌持续改善,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前10名中广西占5席,石漠化治理成效、植被生态质量和生态改善程度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前列。推进绿色产业变革,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实现“绿色转型”,获得“绿色增长”。

  数据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