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27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面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工作推进大会,聚焦土地空间,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试点为契机,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镇、农村、产业和生态合理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全面融合,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为广东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1979年到2019年的40年间,南海区GDP增长806倍。2019年,南海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市场主体总量31.97万户,成为佛山市5区首个市场主体数量突破30万大关的区。至2020年上半年,全区制造业全国行业龙头企业109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1931家,地区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二名。然而,土地利用碎片化也妨碍了城乡协调发展,全区612个村级工业园,分布在280多个村,以五金、陶瓷、制鞋、纺织、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不少园区效能低、租值低、土地利用低,导致城乡发展规划滞后。
2019年7月,南海区获批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相关批复要求南海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率先探索建立都市圈城郊经济发达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奋力在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走在全国前列。今年9月19日,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佛山市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赋予南海区第一批共8项省级支持事项,包括创新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并允许直接复制省其他实验区已获批权限、优先支持实验区复制推广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
根据《实施方案》,南海区要求以空间大集聚推动城乡大融合,实施20个城中村改造,建设10个农村居民新型社区;整合9万亩村级工业园区,建设20个千亩连片产业社区,建成5个万亩农业示范片区;归并调整城镇开发边界内全部永久基本农田,腾退生态保护红线内30%不符合管控要求的建设用地;2022年实现城乡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30年全面实现土地结构优化调整,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也是一次转变发展模式的深层次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区以土地改革为抓手,探索独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模式,打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1.0版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海区以强化统筹规划、优化要素配置、共享发展成果、追求生态宜居的科学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全域覆盖更协调、更平衡、更可持续地发展,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2.0版本”;如今,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着力点,在不突破永久基本农田总量和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以及规划控制指标前提下,以5大重点任务21条措施对南海区土地、生态、产业和城市布局系统规划,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入“3.0升级版”。
纵观改革发展历程,南海区始终围绕城乡高质量发展而展开,充当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佛山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统一思想,加大力度,坚定不移地支持南海区建设好实验区。南海区抓住历史机遇,把实验区建设作为新时代改革发展“一号工程”,凝心聚力,创新格局,一干到底,建立健全系统集成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力推动“空间格局再造、产业集群再造、生态环境再造、基层治理再造和政府服务再造”,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二次腾飞”,为南海区以及佛山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为新时代广东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提供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探索新路。
数据来源: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