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鹰12”直升机成功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人员情景。 |
中外救援队员们在协商救援行动细节。 |
在南极,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科考人员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无论谁遇到危险,不问来处,大家都会施以援手。在这里,更能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涵义。
为寻访当年“雪龙”号极地大营救那段历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极。远远的,白茫茫中,五星红旗格外耀眼。中国长城科考站站长刘雷保在凛冽的寒风中迎接我们。
白、蓝、墨,是这里的底色。去掉繁华,大美至简。阳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蓝,神秘莫测。
南极大美,却也大险。在这里,你会邂逅最原始的美丽,也会遭遇最艰难的险境。
2013年12月23日,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静静停靠在联邦湾海域。靠近南极磁点的区域,冰层厚,浮冰多,天气恶劣多变。刚刚还是艳阳天,瞬间狂风卷起,裹挟海上大大小小的浮冰,直冲船体。
奔赴
处于极昼的南极罗斯海域,午夜2时以后才渐渐地漫过一层墨色,寂静的天空,繁星点点。
23日凌晨5时2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安静的船舱里,突然响起电话铃声。“Mayday!”这是国际最高等级的求救信号!
船长王建忠从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得知俄籍“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被困冰海,74名船员和乘客危在旦夕。
原来,一些旅客没有按照船长规定的时间从冰盖上返船,耽误了撤离时间,导致“院士”号被困浮冰。令人担忧的是,船体严重受损,两座巨大的海上冰山,正分别从船头两舷缓缓靠近,距离已不足1.2海里。如果形成浮冰挤压,船只侧翻,在南极海域,就意味着面临绝境。
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
中国“雪龙”号是距它最近的船只,约600海里。王建忠的本能反应是“救人”!他和领队刘顺林一碰头,决定一边向国内报告,一边着手救援准备。
中国国家海洋局很快批准了救援行动。“雪龙”号迅速向东南调整航向,以最大航速驶往俄船被困海域。法国“星盘”号也加入了救援行列。
一场国际极地大救援就此拉开帷幕。
在最大风力达到11级的海面,船头击起的浪花高达20多米,船外大雾笼罩,能见度极低,“雪龙”号在风雪交加的巨浪之间时隐时现……12月27日,“雪龙”号和“星盘”号几乎同时到达俄船只被困的区域,救援方案很快确定:两船一前一后,分工合作,破冰前行,靠近“院士”号实施救援。
随后传来一个坏消息,“星盘”号因为补给不足,主机故障,无力破冰而退出救援。
当时,破冰能力更强的澳大利亚“南极光”号远在八九百海里之外,即便以最快速度赶来,也要两三天时间。“雪龙”号决定先单兵突进,一边破冰前行,一边等待“南极光”号的到来。
眼前,冰情完全超出了预期。大片浮冰铺满了海面,最大直径近千米,厚度也达到3至4米。最要命的是,在风和洋流的作用下,浮冰快速流动,刚刚破冰开出的一条水道,很快就闭合了。“雪龙”号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挺进茫茫天地间……
救援
在发出求救信号时,“院士”号已经被困一天一夜。随着时间的流逝,聚拢的冰块冻得更加结实。浮冰挤压得“院士”号纹丝不动,船体外壳的水线附近已经出现了一条裂缝。眼看着冰山慢慢漂过来,越来越近……各种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当五星红旗出现在“院士”号的望远镜视野里时,被困多日的紧张、焦躁和郁闷的人们,情绪开始渐渐舒缓。
12月28日,“雪龙”号到达距离“院士”号6.1海里处,能见度好的时候,已可远远看见“院士”号上的乘客。但冰层太厚,超出了“雪龙”号的破冰能力。它再也无法继续前进,被迫调头返回安全区。而被寄予希望的“南极光”号,也在距离俄船10海里以外的海域受阻。
至此,破冰救船的计划彻底搁浅。利用直升机救人,成为唯一的选择,而拥有直升机的,只有中国“雪龙”号。
浮冰还在聚集,风雪依旧肆虐。“雪龙”号面临选择,是走还是留?“星盘”号已经离开,“雪龙”号再走,“院士”号能承受这彻底的绝望吗?但是留下,“雪龙”号会遭遇多大危险?
刘顺林和王建忠合计后,最后决定还是留下!“雪龙”号慢慢调转船头,顶着浮冰和风雪的夹击,再次冲向俄船方向。脱困后,俄籍船长谢廖夫在致“雪龙”号的信中这样写道:“那几天,船上所有乘客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跑去驾驶舱,看看中国船只还在不在……”
正在一筹莫展时,“雪龙”号接到中国国家海洋预报中心的天气预报:1月2日天气将会好转。时间窗口很短,必须抓住时机,冒险一试!
新年第二天的午后,“雪龙”号上的“雪鹰12”直升机经过6次飞行,成功将俄船上52名乘客转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上,完成了这场难以置信的国际大救援。
也许是在“雪龙”号精神的鼓舞下,“院士”号上的22名船员选择了在船上留守,直到所有乘客被救出。同时,“雪龙”号也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守候“院士”号!你不走,我也不走,共进退!
在船长驾驶台对话频道,先后传来“院士”号和“南极光”号船长激动的声音:“感谢‘雪龙’号!”一位不曾谋面的乘客写了一首长诗:“感谢冒险解救我们的中国朋友……”
脱困
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刘顺林和王建忠却不敢松劲儿。眼下“雪龙”号已被“冰封”,以自身的破冰能力,要想突围困难重重。
刘顺林虽然紧张,但他相信,只要抓住机会,“雪龙”号肯定是可以脱困的,前提是要保住船舵。他嘱咐船长:“没了舵等于汽车没了方向盘,必须把舵保住!”
心里焦虑,行动却不能停顿。他们立即召集紧急会议,有条不紊安排紧急预案。所有人员随时待命,“雪龙”号耐心地等待着……
风向突然反转。7日凌晨,“雪龙”号果断利用时机,再次展开脱困行动。17时20分左右,在风力的助推下,转向80度左右的“雪龙”号船头正前方,突然梦幻般地闪现出一条宽约10米的水道,15米,20米,水道越来越宽……
机不可失,也不容有失。“雪龙”号开足马力,大约30分钟后,前方豁然开朗,零星浮冰迅速向两边闪开、闪开……
“冲出来了!”一天一夜没合眼的王建忠把多日来的紧张一嗓子喊了出来。船舱内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队员们热烈拥抱,喜极而泣。
互助
在南极荒凉的雪原上,会偶尔出现一个橘红色的小屋,在白茫茫的一片雪色中,分外惹眼,分外温暖。
那是应急屋。不论肤色、种族、国别,只要有需要,都可以走进去使用这里储备的食物和物资。但有一个条件,当你有能力回来的时候,一定要重新补给物资,帮助下一位需要走进这里的人渡过难关。
在南极,不分你我,守望相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