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信仰 播撒星火(一线行走) 2020年07月14日

  宣讲员是人们了解红色历史的一扇窗户,让更多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要下真功夫,也要找巧办法

  

  这已经是“星火”队队长钱威丞第九次试讲了。

  他领着“参观者”们来到《共产党宣言》中译展厅的大型手绘前,讲述起陈望道老校长29岁回到家乡义乌首译《共产党宣言》的场景,而“参观者”正是我和其他队员。

  这是一次“实战+点评”的模拟集训。在推行集训模式前,队员们大多坐在会议室,捧着一沓讲稿,把讲解词往脑子里塞。而到真正讲解时,要么开口忘词,要么机械背诵,大大影响了效果。

  我意识到,做好宣讲,不光要内容好,更要讲得好。除了翻阅大量文献,充实宣讲内容,我要求大家每周都要来展馆3次,每次随机挑选两名队员试讲,由我和其他队员充当参观者,对讲解随时打断,现场提出改进意见。经过四五次演练后,钱威丞已经可以熟练驾驭一件件展品,让它们“情景再现”。

  不光是钱威丞,每名队员都要经历起码200小时以上的投入和训练。除了模拟集训,队员们有的在宿舍请室友们帮着“挑刺”,有的在家对着亲友甚至镜子里的自己反复练习……

  红色历史是我们前行路上的珍宝,如何让珍宝更璀璨、更有魅力,是我们宣讲者的责任。《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在复旦大学建成后,学校里一批师生党员主动报名,组建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每年义务讲解700多场,至今已接待了近5万名参观者。

  为了更了解听众,掌握不同参观者的需求,我还带着队员们深入社区,举办面向不同人群的听众调研会,邀请社区居民、机关干部、青年白领、中小学生等群体为我们的讲解提意见。在每次接待完参观者后,我也会留心收集他们的反馈。渐渐地,我们为不同群体订制了不同版本、时长、语言风格的解说词,然后由队员们在一次次模拟集训中演绎出自己的风格。

  宣讲员是人们了解红色历史的一扇窗户,让更多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要下真功夫,也要找巧办法。无论是大量查阅文献理解展品背景,还是反复练习提高传播技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红色基因滋养更多人的心灵,点亮心中的灯火,走好前行的路。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回信,勉励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这让我们倍感振奋,也更感重任在肩。我们的队名“星火”,还寓意着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所言所行,播撒红色种子。真理的味道很甜,我们要让真理的味道传得更远。

  (作者为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指导教师)

  栏目投稿邮箱:yxxz849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