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手稿研究——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24)”在吉林长春举行。来自法国、德国、波兰、芬兰、日本、中国等50多所知名高校、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就手稿学前沿理论、实践问题及最新成果进行了深入交流。
手稿学是具有明显跨学科特征的新兴学科,成为人文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际手稿学系列研讨会自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两家手稿研究中心联合创办以来,已举办4次相关活动,成为引领中国手稿学研究、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
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次加盟本届会议,该馆以富藏中国现当代作家手稿著称,将大力推动馆藏数字化文献尤其是作家手稿影印出版,促进手稿研究校馆联合。
会议上,国际学者的学术报告从文本生成、手稿编纂、文本批评等角度展开,有学者聚焦女性翻译家手稿,强调应重视女性在翻译领域的贡献,重新评估其在知识话语创造与传播中扮演的角色;有学者关注作家作品的数字编辑,对传统纸质评注版与数字评注版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有学者探讨人工智能在手稿研究中的意义,指出人工智能与人类学者在手稿分析中互为补充,有利于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
中国学者的学术报告在手稿史论研究和手稿应用研究上均有开拓。史论研究方面,相关报告总结了中国手稿研究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探讨了“艺舟双楫”传统的继承、伦理挑战及手稿传播问题。应用研究方面侧重手稿个案分析及利用手稿进行历史还原研究,大量论文涉及鲁迅等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手稿,广泛覆盖海外中国作家手稿、档案手稿、近代人物手稿文献、图像等相关议题。
会议期间,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手稿及手稿学年度发展报告(2024)》。其中提到,2024年度手稿和手稿学研究热度不减,近现代名家手稿整理出版热潮涌现,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同时指出,目前的研究亟待深化理论建构、加强跨学科融合、拓展手稿文献发掘空间。
此外,研讨会的手稿展陈专区和“手稿摩挲”环节成为亮点。展品包括特邀藏家的现代作家稿本、书信数十件及东北师范大学新文学手稿文献研究中心自存手稿资料,其中不乏蒋锡金1944年在上海手书手绘的同人诗刊《行列》、戴望舒《西班牙的一小时》译稿、汪静之《亚当以前》译稿、徐调孚《木偶奇遇记》译稿等珍贵稿本,顾颉刚、卞之琳、赵清阁等现代著名作家的亲笔信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