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9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潜力足(专家解读)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主任 鞠维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30日   第 10 版)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近日报道,塞尔维亚东北部兹雷尼亚宁市郊的玲珑轮胎欧洲工厂近日落成投产。该工厂于2019年3月开始建设,计划雇用超过1200名工人,年产1300多万个汽车轮胎。据称,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的首个轮胎工厂。另据报道,今年7月1日起,中国—塞尔维亚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传统友好为底色,基于合作共赢、共谋发展的共同意愿携手打造的跨区域合作平台。12年来,该平台聚焦务实合作,助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为深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关系、丰富中欧关系内涵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一组数据可看出该合作机制的成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长8.1%,中国自中东欧国家进口年均增长9.2%。另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总值为489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2%。其中,对中东欧出口3818.4亿元,增长6.1%;自中东欧进口1074.3亿元,增长6.6%。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逐渐成熟,背后有多种原因。

  首先,高层引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方向,为新形势下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凝聚了新共识、提供了新动力。

  其次,经贸务实合作的基石牢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产业互补性强,发展潜力较大。在农产品出口、绿地投资、港口建设、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能源开发、创新合作等方面,中东欧国家仍有很大的需求缺口,与中国合作愿望强烈。

  第三,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需求旺盛。自2023年以来,中方通过向部分中东欧国家单方面实施免签政策,推动智库、高校、媒体人员交流互访,恢复和增加直航,举办高水平贸易博览会等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双方各界人士和普通民众的交流往来,激发了人文交流合作的旺盛需求。

  第四,地方合作效果显著。地方合作以其务实、灵活性以及充分利用侨商、海外联络点、友城等优势,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催生了很多合作成果,涉及贸易、投资、人文、旅游、海关、运输等领域,宁波、成都、重庆等城市持续推动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总的来看,中东欧国家长期发展目标、中国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海外投资能力,这些有利因素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创造了巨大机遇。展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未来,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首先,可充分利用中国和欧盟以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层面现有人文对话和合作机制,加大宣介力度,持续强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人文纽带。其次,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充分挖掘合作潜力。比如,加强地方经贸合作,继续推进宁波、沧州等地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建设;聚焦新业态,拓展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健康产业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投资合作,下一步可聚焦绿色和数字转型,在下一代能源技术、绿色产业发展、能源转型、数字规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