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学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定格同时代女作家成长史

——读舒晋瑜《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

张晓琴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26日   第 07 版)

  舒晋瑜做作家访谈已20余年,访谈对象几乎涵盖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得到文坛高度认可。访谈做得好不容易,得提前做大量功课;提问更是一门艺术,尺度分寸得把握得恰到好处,让被访谈人认可。访谈最终要达到一个目标:谈出深度。这深度是个体精神层面的,也是时代的,所以,好的访谈必然是同时代人的问与答。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中收录的30个访谈都是与同时代女作家进行的。这30位女作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她们身上有一种与自己所处时代的奇特关系,她们更深地融入时代,又与时代保持着一种距离。她们渴望感知并以文学的方式把握这个时代,又站在某个地方审视和思考着这个时代。

  书中第一篇是对宗璞先生的访谈。她出生于1928年,接受采访时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只能“卧游”。作者一开始先问她的童年阅读情况,这很让人放松。之后,随着话题渐渐深入,最终走向《北归记》,走向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史问题。而贯穿宗璞写作始终的是一句话:“我想表达这个时代”,这正是“同时代人”的心声。在这个意义上,舒晋瑜的访谈是成功的。她访谈了宗璞、贺捷生、凌力、叶文玲、霍达等老一代作家,也访谈了王安忆、残雪、范小青等中生代作家,更有乔叶、魏微、鲁敏等70后作家,每个人的创作风格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在访谈中回到了自己的创作初心与重心,并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这些女作家是如何成为作家、成为自己的?这个问题是舒晋瑜所有问题的出发点。因为女作家是当代女性的一部分,也是知识分子的一部分,她们的成长史是这个时代精神史的一部分。所以,舒晋瑜让所有的问与答都由此展开,这样一来,她的提问总是从她们的童年阅读、写作之初开始,最后溯向精神层面。在作者看来,女作家的创作史往往与成长史密不可分,她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女性意识让她们在观照和书写时代时,显现出不同的视角与丰富的层次。她们往往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笔端,把自己的性格变成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创作广度也是和自己的人生经验与阅历相关联,创作个性一目了然。虽然有些男作家也会有这样的特点,但女作家这方面的特征更鲜明。

  书中30个访谈有的是同一次完成的,更多则是20年间多次访谈的重新梳理。把书中所有的访谈汇集在一起,会发现,每一位女作家的成长都是惊心动魄的生命历程,30位女作家的访谈聚在一起时,就变成了我们同时代女作家的成长史与心灵史,有了大江大河之感。

  当我们读到这样的访谈录时,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有价值的访谈问答背后,作者付出了多少?20余年来,舒晋瑜见证了无数女作家的成长,她将她们的成长过程比喻为树的成长,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呢?每与一个女作家访谈,她都要做足功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当她坐在一个个女作家面前时,她的灵魂与她们一起震颤,她们从文学出发,话题延伸向四面八方:个人、生活、时代、思想……无所不包。她与她们在同时代共同成长。就像女作家们与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一样,舒晋瑜与女作家们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只有这样,她才能更理性深入地与她们对话。从青葱岁月到今天,作者一直在准备,一直在访谈,一直在书写,自然,她也是同时代的女作家,而她的成长史,也是同时代女作家成长史的一部分。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