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点集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23日   第 12 版)

  推广   

  “持续激发‘中国游’热度,一定要用好国际网络平台,深度挖掘目的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并结合流行元素和热点,在宣传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策划推出更多具有广泛参与度的国际推广项目。”

  ——今年以来,入境游市场加速复苏,更多外国人开始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教授陈楠认为,应更加关注客群的结构性变化,满足外国年轻游客对新鲜体验和深度探索的需求,高标准打造非遗体验、沉浸互动、剧目演艺等文旅新场景。在服务方面,推出灵活的旅游套餐,支持散客自由组合行程,提供更多定制服务,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外国游客获得高质量服务体验。

  模式

  “‘一码游’作为当前一种流行的旅游服务模式,正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4月,南岳衡山景区全面整合景区资源,上线“南岳一码游”平台,推出线上购票、路线规划、导游租车、文创特产、活动预约等服务,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服务,得到游客好评。今年,该平台项目成功入围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对此,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杨金华作出上述评价。

  融合

  “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要给非遗输血,还要通过产品化、商业化、品牌化等实现非遗的价值转化、自我造血,这才是长久的融合发展之策。”

  ——在谈到如何发展好“非遗+旅游”时,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焦念涛表示,二者融合也应结合当下消费需求进行创新,比如以非遗为纽带,将传习基地、非遗工坊等纳入精品旅游线路,开设研学旅游课程,通过非遗表演打造演艺业态,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

  研学

  “如何打磨出好的研学课程、如何设计好一次研学活动,真正让研学旅行成为符合教育心理、学习规律,提供旅游体验的优质产品,是每个相关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所长张杨认为,教育与旅行并重的特征,决定了研学旅行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中小学生,而是适合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每一个人。目前,研学旅行市场正在突破中小学生群体,逐步覆盖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学旅行可以助力城市打造新名片。

  消费

  “文旅消费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态发展,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也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近期,多地文旅消费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景象。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熊海峰认为,随着文旅产品供给种类的不断丰富、供给质量的有效提升,文旅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拉动整体消费上升、助推经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创新

  “将当地独特文化和美食结合起来,使美食成为感受当地文化的新渠道,也能实现美食旅游的创新。”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曾博伟在谈到美食旅游时表示,江西井冈山把南瓜汤、红米饭等当年的红军餐作为游客感受红色文化的内容之一,让文化旅游的融合变得更加生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游客在旅游地吃的不是美食本身,而是当地的“文化”。

  (本报记者  尹  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