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国际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9月05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外记者参与“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重庆采风

携手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故事(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林子涵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05日   第 06 版)

  外媒嘉宾参观重庆市规划展览馆。

  外媒嘉宾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外合影。

  扫码观看视频

  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和主题采风活动近日在重庆举行。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近百人共聚重庆,同中国媒体代表围绕“拓展机遇之路,共享美好未来”展开交流。

  主题采风活动期间,外媒嘉宾分4路赴重庆各区县实地采访,感受山水城市的文化内蕴与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脉搏。外媒嘉宾表示,在重庆,见证了许多陆海联通、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作为媒体工作者,愿继续讲好共建“一带一路”的故事,讲好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的故事。

  

  “百闻不如一见”

  重庆采风,来了不少新朋友。

  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来自埃塞俄比亚的蒂贝布·特费拉仔细参观“自然山水”“历史文化名城”等主题展区,了解重庆空间规划。他在展示重庆两江交汇、道路纵横的模型前停下,认真听取讲解员对“内陆开放高地”的讲解。

  埃塞俄比亚新闻从业人员联合会主席、阿哈度广播电视台台长蒂贝布·特费拉长期关注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话题,写过多篇有关埃中经贸投资合作的文章,但实地到访中国,这还是头一回。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建造了许多铁路、高速公路,还修建了连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港口的亚吉铁路。这些项目帮助埃塞俄比亚打通了出海通道,拉动了人员、货物流动,也为我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我在采访这些项目期间,亲身体会到‘中国制造’的速度、规模与技术实力。因此,我一直很想访问中国、亲眼看看中国的发展。”蒂贝布·特费拉对记者说。

  运输车往来穿梭,集装箱整齐码放。中外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沙坪坝区团结村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了解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运输路径。

  尼日利亚国家广播公司新闻部副主任莫蒙希莫·阿迪扎远望集装箱龙门吊,用手机拍下货车繁忙运输的画面。莫蒙希莫·阿迪扎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但有关中国的消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我常常关注中国的各种新闻。中国是一个不断行进、不断发展的国家。这次来到重庆,见到重庆在贸易物流、开发开放方面的成果,我认为这里是中国日新月异发展的一个缩影。”莫蒙西莫·阿迪扎说,“实地探访让我们看到了新目标,也学习了发展经验。”

  “中国幅员辽阔,城市富有活力和魅力。我和几位媒体同行交流后都觉得,百闻不如一见,中国的发展果然不一般。”蒂贝布·特费拉说。

  “这令人兴奋”

  在沙坪坝区,中外记者一行走进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展示中心,听取重庆在口岸物流、开放通道建设方面的成果介绍。

  站在中欧班列(渝新欧)动态微缩火车运输模型前,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编委、内阁新闻部主任艾曼·卡迪详细询问重庆与埃及的经贸往来。

  艾曼·卡迪是中国的“老朋友”,曾在北京担任过3年驻站记者,到访过中国多地,但这是他第一次来重庆。他对记者说,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埃中贸易、投资合作取得了实打实的成果,惠及许多民众。

  “我了解到,沿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能运往埃及,埃及的特色产品也能进入中国,这令人兴奋。”艾曼·卡迪说,埃及和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希望通达四方的国际物流网络,能助力两个国家增进联系、拓展合作。

  阿曼记协执委默罕默德·阿尔·基尤米此次是时隔5年再访中国。在出发前,他在发表的文章中把中国称为“魅力土地”。

  “在重庆了解到的中国经贸发展情况令我们惊叹。现在阿曼已经成为重庆出海产品的重要一站。”默罕默德·阿尔·基尤米说,“数十年来,阿曼与中国保持了密切的经贸往来,双方共同促成了不少合作共赢的好生意。这是过去两国商贸文明的一种延续。期待看到阿曼与中国达成更多经贸往来,为民众带来更多红利。”

  在万州区甘宁镇楠桥村,绿树田野间,是一望无际的果园。卢旺达新闻记者贡扎格·穆甘瓦向村干部询问玫瑰香橙的种植面积和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

  贡扎格·穆甘瓦告诉记者,自己在卢旺达既写报道,也做电视台的财经新闻评论员。2019年,他到过江西和湖北等地,做了不少报道。卢旺达的读者很关心中国对卢旺达的投资项目,希望了解更多卢中合作的信息。

  “每次来中国,我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变化发展。”贡扎格·穆甘瓦说,这次来重庆,见到乡村美丽宜居、田地规整有序、民居鳞次栉比,他感触很多。“在乡村发展、农业进步等方面,卢旺达和中国有许多可以交流的地方,希望卢旺达和中国在这方面达成更多合作。”

  “分享此行所获新知”

  在云阳县的张飞庙,尼泊尔喜马拉雅网站总编辑戈坎·普拉卡什·巴特认真端详石碑和拓片,询问讲解员张飞庙的历史,欣赏张飞庙的建筑。

  戈坎·普拉卡什·巴特是一位中国历史爱好者,曾读过《红星照耀中国》《青春之歌》。他告诉记者,从古至今,尼泊尔与中国一直在文学、宗教、艺术等多方面互学互鉴,双方延续着文明交流与对话。现在,在尼泊尔,许多人都很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共建“一带一路”让双方人文往来更密切。

  “尼泊尔是最早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媒体承担着很大责任。我很希望写更多深入报道,让尼泊尔读者了解共建‘一带一路’概念的丰富内涵,希望通过提供有深度的视角和详实的内容,带尼泊尔读者了解中国,增进友谊。”他说。

  在万州区同鑫现代农业产业园,印度尼西亚记协主席代表、东盟记联秘书长艾哈迈德·苏里亚维贾详细询问立体栽培、无土栽培等生产技术,并现场体验了莲雾、黄瓜采摘。

  艾哈迈德·苏里亚维贾说,他1990年第一次到中国,曾去过多个地方。这次,现代农业产业园让他耳目一新。“用科技建造农业产业园,培育生态水果和蔬菜,这令人印象深刻。我第一次有机会来到内陆城市重庆,这里不仅有开放的贸易与高技术制造业,也有现代化的农业。作为记者,交流访问后,我认为有必要分享此行所获新知。”他对记者说。

  “媒体在埃中合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埃及媒体人,我有责任向埃及民众传递中国民众的信息,促进双方深入理解与合作。同样,我也很期待中国媒体讲述更多埃及和其他西亚北非国家的故事,在合作中增进理解,共同塑造美好未来。”艾曼·卡迪说,“我会推出多篇文章和多个电视节目,让埃及受众了解中国的发展。”

  “此次来到中国,我学到很多。”蒂贝布·特费拉说,“返回埃塞俄比亚后,我会进行复盘并做好文章和节目。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多领域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