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孩方菁是一家非洲电商公司的创始人。她从零开始,用智慧和拼劲在非洲创业。
投身外贸
去年3月,方菁辞去了自己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非洲加纳创业。
“其实,我觉得是性格使然。”在谈到辞职创业的原因时,方菁说。方菁是一个绝对的“行动派”,从离职到做出创业的决定,再到选定创业的方向,前后不过1个月的时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需要经常关注各种行业的市场趋势,这也让我清楚地知道,在当时,外贸领域是一个创业的‘风口’。”
现实的困难总比想象中更复杂。在外贸行业,方菁也是初出茅庐的新人,想干这一行,既需要充分调动自己手中的资源,又要了解行业运作的流程,还得清楚客户的需求和喜好。
为了尽快摸清行业的“门道”,方菁找到自己的一位经营中非跨境货代公司的表姐,跟着她学习经营的技巧。“所有的流程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像挑选货物、对接物流这种看似很简单的事情,其实都有讲究。”
方菁回想起第一次做市场调研时,为了挑选一批客户订购的美甲产品,她在琳琅满目的货柜前不知所措,而富有经验的表姐却能侃侃而谈:“非洲的消费者偏爱形状稍尖的、杏仁形的美甲,而这种梯形的往往并不畅销。”而在选择物流方式时,不同品类的货物用什么样的包装、如何根据订单的数量和缓急程度选择最具性价比的货运手段等问题,都是做生意时需要慎重考虑的。
在表姐的公司里,方菁主动承担起“客服”的工作,每天与客户沟通,帮助他们在国内的电商批发平台寻找合适的产品。就这样,虽然每单只有几十元的利润,却也凭借着数量的优势赚到了不错的收入。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方菁渐渐地了解了非洲市场的需求和喜好,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客户。
努力打拼
“非洲市场需求强劲,是具备发展潜力的。”在有了前期的准备之后,方菁没有犹豫,决定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加纳成立贸易公司。
然而,在海外成立公司并非易事,需要克服很多条件的限制。用方菁的话说,创业的过程就是“从0到1”的探索。
方菁坦言:“语言是第一道难关。”在去非洲之前,方菁甚至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在与客户沟通时,她基本上都依靠翻译软件。可是在很多涉及细节的问题上,直接的对话总是不可避免的。“那个时候,客户一给我打电话我就挂掉,因为我听不懂。”方菁说。可是随着订单和客户不断增加,熟练掌握英语显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方菁把各种产品介绍翻译成英语,每晚跟着软件熟读。她还在自己拍摄的产品视频里加入英语配音,这在方便客户理解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公司注册是摆在眼前的又一难题。在加纳,外国人可以与当地人合作创办企业,也可以成立独资企业,但后者需要高额的启动资金作为担保。方菁最开始也与当地人合作,但由于用人不慎,效果并不好。吃过亏后,方菁决定独立组建公司,她东拼西凑,总算凑够了启动资金。
在非洲,人才的招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于当地网络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人才招聘并没有专门的线上平台或渠道,一些地方甚至没有线下的人才市场。公司起步阶段,为了招到员工,方菁采取了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到街上贴广告。如此一来,应聘的人多了,可是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于是,方菁转变思路,与当地的大学寻求合作,在应届毕业生里进行招聘,人才的质量获得了很大提升。另外,她也通过社交软件发布信息,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华侨和一些行业精英加入团队。
变革求新
到了非洲之后,为了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方菁在管理上花了不少心思。
最开始雇工时,公司采用当地普遍的“按时计价”方式,根据工人的工作时长支付酬劳。但这样一来,有些工人故意拖延工期,效率不高。于是方菁将结算方式改为“按件计价”,多劳多得,大家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公司内部,为了提高员工们的工作能力,方菁会给大家安排每周一次的技能培训,把文档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教给本地员工。“有员工刚来时,只用一根手指戳键盘来打字,但经过培训之后,也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了。”方菁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匹配当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方菁也把国内电商平台的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带到了加纳。方菁说:“我尝试搭建了自己的网站,在上面解决了语言、商品呈现、支付等一系列的问题。”如今,以她的网站为接口,非洲客户的需求可以连接到国内的电商批发平台,并通过与国内货代公司的合作,把商品送到非洲。
高效严谨的经营管理和较高的产品质量让方菁的公司得到了非洲客户们的青睐,方菁与客户之间也构建起良好的信任。
某一次由于航运延误,货物抵达时间比预计时间晚了20多天。“分拣货物的时候我很紧张,因为想着客户可能会大发雷霆。”但恰恰相反,客户们只是为成功收货而感到高兴,并对方菁表示感谢。
从事外贸的经历也让方菁感慨良多。“国内的很多产品能够满足非洲消费者实实在在的需求,我为当地人带去了他们所需要的,这件事很有成就感。”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