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学中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13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一笔一画间 满满桑梓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3日   第 05 版)

  日前,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获奖名单揭晓。本版继续选登部分获奖作文(海外征文部分),和读者一起走进参加海外征文比赛的青少年笔下的故乡。

  

  寻找故乡的味道

  王恩泽(十六岁)

  2023年暑假,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当我穿过廊桥,踏进机场大厅时,在心里对自己说:“我回来了。”

  算算时间,我离开家乡已近7年,距离上次回家乡也有4年了。这期间,我长高了不少,身体也壮了。我,16岁了。

  我9岁那年,跟随父母离开了我的家乡北京,举家搬到瑞典一个名叫厄勒布鲁的城市。初来乍到的我对这里的一切都不适应,不熟悉当地的语言,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那时,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只想回到熟悉的环境。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我逐渐适应了在瑞典的生活。不知不觉中,关于厄勒布鲁的记忆逐渐取代了脑海里关于家乡的记忆。

  家乡的记忆从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变成了一张张照片,又从一张张照片变成了一段段简短的文字。

  慢慢地,我关于故乡的记忆就剩下了一种味道,这味道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中。

  一到家,我放下行李就跟爷爷奶奶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那是许久未见却熟悉无比的亲切感。见到爷爷奶奶的瞬间,我想把这些年在国外经历的事都给他们讲一遍。可说着说着,话题就又变成他们嘱咐我要好好学习,我赶紧借口舟车劳顿溜回了自己的房间。

  我躺在卧室的床上,发现墙壁颜色和衣柜还是7年前的样子。突然,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过去的记忆太过模糊,我已经分不清是在梦里来过这间卧室,还是真的在这里度过无数个夜晚。想着想着,就睡了过去。

  直到隔天上午,我被奶奶叫醒。她塞给我100元人民币,让我去早点铺子吃个早饭,回来时顺便买点熟食。

  走在家门口的大道上,仿佛每往前走一点,脑海里都多出一些曾经淡去的记忆。看到游乐场,想起我在那里爬上爬下的场景;走过小桥,想起我曾在下面的小河里下网捞过鱼。

  站在早点铺门口,又有一些模糊的记忆被唤醒了。我想起小时候不爱早起,来不及在家里吃早饭,妈妈就带着我来这里吃早点。记得这里的肉包子明明馅儿小,但就觉得比家里的包子香。吃着包子,再来碗儿热气腾腾的豆腐脑,就上两根金黄酥脆的油条,美味极了。我想,也许这早餐就是我魂牵梦萦的味道。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走进早点铺,拿了早点端盘转身,准备大快朵颐。突然,老板娘热情地跟我打招呼说:“这小孩都长这么高了。你爸妈和哥哥跟你一块回来没?”接着又问我这次回来打算待多久,还又往我盘里放了俩鸡蛋,让我多吃点长身体。我心里顿时一暖。

  我吃过早点正打算走,老板娘拎着一袋包子走了过来。她说看我吃得那么急,准是在国外吃不到家乡的美食,说什么都得让我拿一些带回家吃。也许,这袋包子就是记忆中的味道。

  出了早餐铺的门,没走两步,我就进了熟食店。看见我,老板愣了一下,接着用略带调侃的语气说他还记得我每次从他店门口路过,都会盯着里面的熟食看。一边说一边把我要的熟食切成小片装进袋子里。出了门,我忍不住从袋子里拿了一片肉吃了起来,顿时觉得唇齿留香。尽管如此,总感觉和我记忆中的味道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往家走的路上,我又经过了游乐场。一个小姑娘正在游乐场里跑来跑去,在她身后,一个大爷气喘吁吁,努力想要跟上小姑娘的步伐。大爷看见我,朝我挥了挥手。

  我看大爷有些眼熟,便走到了他们跟前。大爷热情地跟我说:“这不当年那小孩儿吗?什么时候回来的啊,还记着大爷不?”我实在想不起来大爷是谁,只能搪塞几句。大爷说:“我就住你家斜对门儿,你小时候净上我家门口杏树上摘杏儿吃。幸亏你当初个儿矮,要跟现在这么高,不得把我家杏树薅秃了?”他说得正起劲,回头一看自己孙女已跑出去老远,只好跟我摆摆手,小跑着追小姑娘去了。

  游乐场再次安静下来。看着追着孙女渐渐远去的大爷,看着手里拎着的包子和熟食,我突然明白,那烙印在我记忆中的、令我魂牵梦萦的味道,并不是来自于哪道美食,而是来自于我与故乡的情感羁绊,来自于曾经生活的地方和生活在这里的人的热情和善良。这特殊的故乡味道正是中国人身上淳朴又亲切的人情味!

  (寄自瑞典)

  

  那美丽的四季

  蒋俊毅(十四岁)

  我的家乡在浙江温州,有最美的四季。

  春风来了。有时微风拂面,风从脸颊轻柔地拂过,宛如丝绒;有时狂风大作,将冷意传到人的心头。春天,燕子筑起了巢。据说,有幸见到燕子筑巢的人会有好运。春雨也来了,伴随着春雷的轰鸣如珍珠般落下,滋润着大地和花草树木。雨后,翠绿的草从土地里冒出来,花苞从树枝上长出。明朗的早晨,鸟儿们在婉转歌唱,似乎在为春天致以赞美之声。

  夏天,草木更加茂盛,满园的鲜花争相怒放,伴随着蜜蜂蝴蝶的翩翩起舞。微风拂面时,迷人的花香扑鼻而来,仿佛将人包裹在柔和的香气之中。当太阳炙烤大地,万物都渴望着一场雨水的浸润时,雨来得那么及时。大雨落下,草丛中的蟋蟀拨动琴弦,水池旁的青蛙击打鼓点……真是一场美妙的户外音乐会。

  秋天到来时,家乡的树叶渐渐变黄,风一吹,金黄的叶子像黄蝴蝶一样展翅跃离花朵。漫天飞舞的“蝴蝶”时而高高飞舞,时而在空中盘旋。金色的麦田在秋风中摇曳,果园里香气四溢的苹果在树上沉静地等待。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红彤彤的苹果、粉嫩的桃子、金黄的梨子……就像宝石一样闪耀着光彩。

  家乡的冬天,很少下雪。但河流不会结冰,若将手伸入波光粼粼的河水中,寒冷刺骨的感觉会蔓延至手臂。冬天是一个安静的季节,热闹的街道似乎也比往常安静。

  这就是根植在我心里的故乡四季。时光荏苒,我离开故乡已多年,但它像我的血肉。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

  (寄自匈牙利)

  

  奶奶院里的黄葛树

  廖思齐(十一岁)

  我奶奶家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一个小村庄 ,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已经5年没回过国了。去年暑假,我和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和亲朋好友再次团聚。

  在奶奶家院子里,我又见到了那棵黄葛树。

  它伫立在奶奶家院子的东南角。在我的记忆里,它就像一名哨兵一样,日夜守卫着院子。一到奶奶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寻找5年前离开家时系在黄葛树上的红丝带。遗憾的是,系在上面的红丝带太多了,我已经分不清哪一条是我系上去的了。

  我再次坐在黄葛树下那个已经磨得发亮的秋千上,感觉又回到了从前。黄葛树不仅是奶奶家院子里的一棵风景树,还是廖家的一员。如今它已经跟奶奶家的小楼一样高了,粗壮的树干即便我和妹妹手拉着手也难以环绕一圈。

  黄葛树从一棵柔弱小苗长到如今的枝繁叶茂、粗壮高挺,不只是阳光雨露的滋润,还离不开大家的悉心照顾。它的每一片嫩叶,每一根结实的树枝都承载着廖家人珍惜它、呵护它的情感,同时也记录着村庄的传统。

  我们这次回国正好赶上端午节,这可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邻居们搬来凳子,带来了粽叶、泡好的糯米,还有各种食材,如大枣、花生、青豆,还有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腊肉和香肠等。大家围聚在黄葛树下,一边包粽子,一边闲话家常,我也加入到包粽子的行列里。我们将包裹粽子的五彩线系在手腕和脚腕上,也系在黄葛树的枝叶上,仿佛祝福可以通过黄葛树遒劲坚韧的根系延伸到整个村庄。

  端午氛围尚未褪去,黄葛树又迎来了另一个喜庆场面——邻居叔叔的婚礼。

  婚宴就摆在了黄葛树下,菜肴丰盛,美酒飘香。爸爸告诉我这叫“流水席”。我品尝着各种美味,但有些食物连名字都叫不出来。

  酒席持续两天,婚礼正式举行。在婚礼上,我有一个新发现:新娘和新郎举着酒杯拜了天地、拜了父母,然后向黄葛树敬酒。他们将酒洒在离树根不远的土地上,希望获得黄葛树的祝福。阳光下的黄葛树如同家里的长辈,见证了这对新人的幸福,融入了这场热闹欢腾的喜宴。

  奶奶家所在的小村庄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特别有趣的是他们认为同姓就是一家人,所以奶奶家那一片的居民都姓廖,再往前走走,就都姓费了……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不同姓氏的居民一块一块地拼在一起,共同拼出小山村的秀丽、和谐与美好。

  无论姓什么,大家都喜欢到黄葛树下聚会休憩、谈天说地。盛夏天气闷热,人们想寻找一个凉爽的地方躲避炎热,黄葛树下就是最好的去处,它抖擞着羽盖般的枝叶,为村民撑起一大片阴凉。众人也享受这一片绿荫带来的凉爽,有的人在树下打麻将,有的人在树下玩扑克。黄葛树下成了村民的聚会地,也是酷热中难得的避暑宝地。

  转眼间,暑假接近尾声,我们回瑞典的日子越来越近。但对我来讲,已经“乐不思瑞典”了。

  在我们离开前,奶奶又买了几条红丝带,让我们在黄葛树的枝叶上打一个蝴蝶结,为即将到来的远行祈福。

  我望着黄葛树,红丝带在一片绿中格外显眼。

  这时候,我才豁然开悟,明白了为何几年未回国,黄葛树在我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可见。这棵树不仅仅是回忆的承载者,更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见证者。它仿佛就是这片土地、这群可爱的人的化身,寄托着我无尽的思念,是我心中永恒的守望。

  等我,黄葛树!我一定会再回到这片土地,继续编织属于我们的美好故事。

  (寄自瑞典)

  (本组稿件配图均来自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