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外媒看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跨境电商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专家解读)

■ 受访专家: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电商首席专家、研究院院长 李鸣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01日   第 10 版)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中国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中国将提升跨境数据管理,优化跨境电商出口监管,助力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走出去”。该报道指出,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包括希音、拼多多旗下的Temu、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在内的公司将中国制造的产品“跨境”销往全球市场,这些公司都发展迅速。这为专注于国内消费的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增长路径。

  

  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2024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5776亿元,增长9.6%,其中出口4480亿元,增长14%。在当前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传统线下贸易不断承压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规模大、活跃度及创新能力高、灵活性强等特点,较好地适应了贸易环境的新变化,满足了外贸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在跨境电商带动下,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发展。

  二是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跨境电商企业在广告、税费、物流、合规化运营等方面的成本有所上升。转型升级和模式创新既是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跨境电商企业不能仅简单满足于“开店、卖货、赚取利润”,还要提升对目的国市场需求的感知能力,有针对性地优化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目的国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跨境电商企业还需推动市场多元化来降低风险。除了欧美市场,还可聚焦新兴市场。此外,运营规范化、智能化、绿色化等也都是跨境电商企业未来的转型方向。

  三是“跨境电商+产业带”成为外贸新风口。现在,一些跨境电商企业推出“全托管”模式,即针对一些传统企业和商家缺乏跨境电商经验及人才的短板,赋能和支持其转型出口,开辟国际市场,拓展海外商机。这有助于降低跨境电商行业的进入门槛,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与传统产业带的深度结合,提升相关企业和商家开拓全球市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能力,推动“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化发展。

  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从积极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优化监管与服务、积极开展标准规则建设与国际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政策全面、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基本覆盖了在跨境电商出口及海外仓建设上政府能够发力的政策点。例如: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发展标杆,有利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符合条件的电子商务技术等企业可按规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有利于相关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等利好;探索推广跨境电商出口拼箱“先查验后装运”模式,有利于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物流效率。总体来看,这些政策能够帮助跨境电商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实际痛点、难点,使其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还能提升行业整体发展信心。

  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跨境电商作为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与海外仓等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协同联动,一方面能够推动更多全球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求,让全球企业享受中国市场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能够助力更多“中国制造”走出去,让海外消费者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国商品,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这对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意义重大。

  未来,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跨境电商行业将加快与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持续创新应用场景与服务模式,推动国际贸易的数字化转型。跨境电商与“中国制造”优势相叠加,也将更好地赋能“中国制造”,擦亮中国品牌。

  (本报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