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开放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持续深化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开放谈)

刘 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5日   第 06 版)

  跨境贸易与实体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2023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稳中有升,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突破60万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境内外市场加强联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在此形势下,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成为外汇管理部门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外贸企业管理方式持续优化,总体上由直接审批转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国家外汇局结合形势发展和市场诉求,不断完善管理方式,精简行政许可业务办理材料,清理整合外汇账户,减轻外贸企业负担。目前,外贸企业可在银行实现主体信息登记、外汇账户开立、贸易收付结算等业务一站式办理,有效降低时间成本,提升资金结算效率。

  国家外汇局始终致力于提升银行为外贸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积极推动银行真实性审核转型升级,构筑更加科学自主的政策环境。贸易外汇管理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政策导向,逐步取消单证形式限制,引导银行回归交易真实合规的本源,按照展业原则为外贸企业办理跨境资金结算,同时也推动银行更加重视客户合规水平和信用状况。越来越多银行由依赖事中单证审核向事前尽调、事中简化、事后监测转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外汇服务。

  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传递管理理念的重要载体,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的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外汇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结算便利和风险管理,实施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构建起银行分级、企业分类的信用激励机制,通过“企业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的信用管理方式,赋予审慎合规的银行更多审核自主权,为优质外贸企业跨境结算简流程、降成本。截至2024年5月末,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已惠及1.6万余家外贸企业,贸易外汇收支实现“秒申请、分钟办”。

  随着改革创新的深入推进和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家外汇局积极响应银行、企业对多元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诉求,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聚焦贸易新业态“小额、海量、电子化”等交易特点,完善贸易新业态管理模式,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为涉外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结算服务。今年前5个月,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服务小微商户超120万家,办理外汇收支约4亿笔。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外汇局将以服务实体和便利民生为重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化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供给,助力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有序扩大便利化政策覆盖面,支持优质制造业、“专精特新”、共建“一带一路”等企业结算便利;另一方面,持续跟进贸易新业态发展,积极响应市场创新业务需求,助力更多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降低跨境结算成本,加快构建安全、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贸易外汇结算环境。

  (作者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