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观点集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4日   第 12 版)

  交流

  “国际旅游具有国际交往的功能,是实现民间交往、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

  ——今年以来,我国出入境游加速回暖。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世界旅游晴雨表》称,2023年国际游客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9%,预计在市场需求强劲、航线运力增加以及中国和其他亚洲主要市场持续复苏的支持下,2024年全球旅游业将全面复苏。西北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梁学成表示,出入境需求仍在释放中,便利化政策将进一步刺激国际旅游复苏。

  

  赋能

  “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席卷而来,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的力量不仅为文旅赋能,更为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影视与文旅的融合,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向更深层次的体验旅游转变。”

  ——2024数字赋能幸福文旅高质量发展论坛日前在上海举办。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尹鸿致辞时表示。

  

  拉动

  “文化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能带动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彭俞超说,运营景区、建设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金融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尤其要聚焦重点景区、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服务。

  

  质量

  “与‘走马观花’式旅游的快节奏不同,慢旅游强调更加宽松自由的行程,游客以适宜的速度寻求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数量。”

  ——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战冬梅表示,从游客需求角度出发,人们对慢旅游的向往符合现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符合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也为景区规划提供了新思路。慢旅游强调深度和沉浸式体验,景区所在城市应尽力完善当地娱乐及接待设施,为慢旅游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此外,也应积极关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服务问题,维护好一个城市的形象。

  

  讲解

  “要给游客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的储备。讲解员不能只是背诵一份讲解词,要深挖讲解词背后的文化故事。”

  ——甘肃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副研究馆员张晓燕,被人们称为“百问不倒的讲解员”,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讲解接待各类团体1.5万个,讲解服务20多万人次。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来到嘉峪关的游客更好地了解长城文化、感悟长城文化。

  (本报记者  尹  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