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蒿坪镇的鞠躬礼

朱 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7 版)

  陕西省安康市在群山之间,它所辖的紫阳县蒿坪镇,也尽是横川纵岗。从西安出发,穿过秦岭或长或短的隧道,大约4小时车程,便到蒿坪镇。

  我此行要给蒿坪镇的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办讲座,分享读书心得和写作心得。

  柳梁山并不耸峭,满坡绿意。蒿坪镇中心小学依傍着柳梁山,让校园景致富于立体感。恰逢运动会在进行,刚入校门,便有儿童的生气携着暮春上午的阳光袭来。雏鹰之声,忽急忽缓,听着颇为温馨。

  时间尚早,校长带我参观校园。站在一个斜坡上,校长指着一座新建筑介绍起来。此间,一个学生路过,默默驻足,侧过头,向校长这边躬身行礼。鞠躬毕,他转过脸,继续向前走了。我以为这个学生是偶然为之,没有深思。然而又有两个学生路过,也是如此。我望着那两个小小的背影,蓦地生发了触动,仿佛看到一种延传久远的教化。我打断校长的介绍,径直问道:“学生以鞠躬为礼,是贵校的一种规定吗?”校长说:“学生对老师鞠躬是一种倡导!学生鞠躬,老师也应该有所回应。”我欣喜之至,感叹道:“这种礼仪蕴含着一种风度,显示的是坚实的自尊和自信。”

  讲座结束,校长送我。跨出校门之际,顷涌依依之情。处于学生躬身行礼的触动中,我想再观察一下,便独返校园。

  学生逾千,都是镇上的。此时已经放学,校园空空荡荡,不过我还是碰到两个学生,是男孩。他们坐在教学楼背后的台阶上玩着什么游戏,见我过来,便站起来向我鞠躬。我浅浅颔首,带着鞠躬的意思,可惜自觉不够大方,有失坦荡。“学生鞠躬,老师也应该有所回应。”我想起校长的话。然而这对我还有点难,我一再暗忖,若有其他老师在侧,我将产生心理障碍,怕不会对学生颔首吧!礼之兴,在师生互动,长幼互动,仿佛德之兴。有深厚的活的文化予以涵养,礼才会行于天下吧!

  蒿坪镇初级中学挨着小学,小学毕业,学生换一个校门,抬脚而入,便升至中学了。下午,我向这里的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的散文与文学形式的散文之异同,旨在启发学生写散文要追求审美。逾70位学生坐在报告厅,他们都是文学爱好者。一个半小时,不知道他们是否能消化我的观点,不过我相信,总有能接受的。

  讲座结束,有学生怯怯地呼我老师,随之拿过本子,要我签名。一边浮想游思,一边签名,我写下的姓名遂显得潦草。事后我反复自问:一个普通的姓名,对蒿坪镇的学生究竟有什么价值呢?唯一能使我稍感安慰的是,这签名是一个象征——这些学生固然生长于群山之中,不过他们准备翻越重峦叠嶂,以见识并生活在外面的世界。少男少女,无不有辽远的志向、精彩的心。

  蒿坪镇的马家院子,有一棵逾300年的柏树,是这一带垦荒历史的见证。此地处于汉江流域,文化更受南方影响。紧临四川,遂在饮食上带辣带麻。居民近3万,街上店铺相连,晚上灯火辉煌。老师也多住镇上,来来往往,彼此都熟悉。老师跟学生家长即使不熟,谁是谁,大约也知道。这里的老师给人亲切轻松的感觉,学生也很单纯。学生在镇上走着,碰到老师,也会躬身行礼。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感动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