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海外华文媒体赴杭州采风——

解锁浙江老街里的“潮”玩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1日   第 06 版)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个月,我创作的《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两件熔铜雕塑作品在法国巴黎展出,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推动两国文化交流。”6月18日,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内向大家介绍。

  当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南宋都城临安城遗址的中心位置,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解锁传统文化“国际范”新玩法。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街区内现有铜雕技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项,“中华老字号”企业30余家,杭州文保和历保建筑40余处。

  作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在传承铜雕技艺的同时,发明了叠镶铜建筑工艺,提升了铜建筑的承重力;独创了熔铜艺术,用自然流淌的熔铜创作出一件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熔铜作品不仅能与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相结合,也能将中国非遗技艺与西方经典油画作品相‘融合’,创作出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作品,非常震撼。”加拿大天时传媒副主任周天浩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不仅体现在作品,还“潮”在愿意走近年轻人,玩出营销新花样。

  “我们借助‘旅游+’方式,推出‘跟着朱炳仁游杭州’文旅路线,带着大家走近朱炳仁先生铸造的雷峰塔、杭州国家版本馆、杭州德寿宫中的铜建筑和铜工程,将艺术作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传统技艺被更多年轻人看见。”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铜雕技艺开设旅游路线、胡庆余堂将人参冲进咖啡、方回春堂取首乌藤制入香薰蜡烛……如今,街区内越来越多中华老字号打破“次元壁”,跨界打造年轻人青睐的“潮”品牌。

  “街区内的很多年轻元素激活了老街的传统文化,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海内外游客反复前往。”意大利《欧华时报》社长吴敏希望,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平台,让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看见。

  据悉,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于6月18日至21日举行,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赴杭州上城区、余杭区、富阳区进行集体采风活动。活动由杭州市委统战部(侨办)、杭州市侨联主办。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