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更多的交流带来更深的友谊”(侨界关注)

徐令缘 潘乐语 张婧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1日   第 06 版)

  喇杰廉的妻子马芳芳医生(右一)在巴基斯坦为当地民众诊疗把脉。

  首届“丝路杯”中巴友谊美术比赛部分参展作品。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在巴基斯坦,有一首乌尔都语诗歌写道:“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多年来,旅居巴基斯坦的华侨华人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与当地民众建立了深厚友谊。本报采访了在巴基斯坦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喇杰廉和马斌,听他们讲述与当地民众友好交流的故事。

  

  “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和平、友爱、合作的种子”

  近日,在中国巴基斯坦儿童文化节暨中巴建交73周年文艺表演活动现场,中巴两国儿童将筹备已久的文艺节目倾情奉上。中巴青年同心圆小家的孩子们选定的节目是武术表演。他们身姿挺拔,招式整齐,赢得现场阵阵掌声。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中巴青年同心圆小家对他们精心照顾,孩子们则逐渐喜欢上了中国文化。

  此次中国巴基斯坦儿童文化节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办,活动以“携手同行、共绘未来”为主题,开展中巴友谊美术比赛展等一系列文化交流和互动体验活动。中国剪纸展示、巴基斯坦手绘体验、援巴故事分享……两国儿童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身才华与活力,增加对彼此的了解,不少孩子成为了朋友。

  巴基斯坦华文教育协会会长、中巴教育文化中心校长马斌是此次中巴儿童文化节活动的负责人之一。他介绍说,举办中国巴基斯坦儿童文化节,意在建立交流平台,增进两国儿童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推动他们建立更深友谊。“我们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和平、友爱、合作的种子。中巴两国儿童之间的友谊,就是两国友谊的未来。”马斌说。

  作为中国巴基斯坦儿童文化节的一部分,首届“丝路杯”中巴友谊美术比赛吸引了400多名中巴儿童参加。活动现场展示了几十幅优秀参赛作品,孩子们展开想象,通过稚嫩画笔传达着对中巴友谊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巴基斯坦孩子说中文,中国孩子说乌尔都语,他们善于也乐于使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在手工绘制中巴两国国旗时,孩子们互相帮助,气氛友好。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马斌说。

  “传统节日成为加深了解的窗口”

  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会长喇杰廉说,刚刚过去的端午节期间,巴基斯坦很热闹。华侨华人走亲访友,街巷上粽叶飘香。“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自己包粽子,然后带着粽子去亲朋好友家拜访。我们也会给当地朋友送粽子和香包,介绍粽子的种类与做法,讲述关于粽子的故事。”他说,巴基斯坦友人对各种味道的粽子很感兴趣。

  “今年端午节,我们带着中巴青年同心圆小家的孩子们到了当地一家中企,孩子们和那里的员工一起体验了中国端午节风俗。”马斌说,孩子们很兴奋,围着中国公司的员工问个不停。“我们给孩子们讲述了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孩子们说,听了这些故事,手里的粽子有了不一样的意义。”马斌说。

  长期生活在巴基斯坦,喇杰廉已深度融入当地生活。他说,参与中巴两国传统节日活动,他能感受到两种文化带来的“双重欢乐”。宰牲节(也称古尔邦节)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节日期间全国放假,亲朋好友互道平安吉庆,共祝幸福健康。喇杰廉说,在这个节日,他也会制作餐食和当地朋友一同品尝。传统节日成为加深了解的窗口。

  “希望中医造福更多当地人”

  近年来,巴基斯坦的中餐馆越来越多。兰州拉面、火锅、烧烤……巴基斯坦街头,菜式多样的中餐馆吸引了不少当地民众。喇杰廉说,美食正让两国民众交流更多、走得更近。

  马斌常年致力于巴基斯坦的华文教育事业。现在,他正努力推动在当地小学和孤儿院中开设中文课程。慈善也是马斌关注的领域。2023年,马斌组织为500多名巴基斯坦人进行了白内障手术,并在达杜建立了3座小型水站,为近2万人提供干净饮用水。他说:“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许多人愿意到中国留学、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在帮助巴基斯坦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比如,我曾遇到过一位司机,他因我们帮助过他的村子而拒绝收取车费。我相信,更多的交流带来更深的友谊。”

  喇杰廉和妻子马芳芳在巴基斯坦推广中医文化已有30余年。多年来,喇杰廉与当地政府和组织密切合作,推进中医针灸培训等项目。这些培训项目深受欢迎,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民众开始接受中医诊疗。“中医针灸在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方面效果不错,许多患者接受治疗后成了我们的朋友。未来,希望中医造福更多当地人。”喇杰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