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前五月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一个国际大港的繁忙一天

本报记者 翁宇菲 靳 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5日   第 01 版)

  2万辆重型卡车往来穿梭,百余艘万吨以上巨轮进进出出,天津港一片繁忙。在天津港工作20年的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船务部经理王彬告诉记者,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稳步增长,“今年明显比去年忙。”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作为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天津港今年1—5月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完成95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

  “我往码头跑得更勤了”

  清晨,王彬早早来到远航国际矿石码头,载有17.14万吨铁矿石的“亚洲角”号货轮在这里卸货。作为天津港最大的矿石码头,去年11月以来,远航国际矿石码头作业量急剧增加,今年2—4月月度吞吐量同比连续两位数增长,创近5年新高。

  忙完矿石码头的工作,王彬马不停蹄前往环球滚装码头办理手续,“今年滚装船班期快速增多,我往码头跑得更勤了。”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汽车进出口岸,天津港可以让人明显感受到汽车出口量的增加。

  “因为出口量大,运力比较紧缺。”码头上,常年从事汽车滚装出口的天津世联士达物流有限公司副经理杨国栋说。

  “航线越织越密”

  吃完午饭,王彬匆匆忙忙回到办公室。“要处理天津港往返埃塞俄比亚班轮的工作,协调集装箱。”王彬介绍,今年以来,该班轮来往频率明显提高,货物太多,集装箱不够用。王彬常年与埃塞俄比亚航运公司对接,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天津港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老朋友”联系紧密,“新朋友”也越来越多。5月6日,天津港开通直航南美洲东海岸集装箱航线;15日,开通直航美国东海岸航线;16日,新增直航中美洲海运航线。

  “航线越织越密,天津港对外开放步伐不停歇。”王彬的同事、负责集装箱船舶业务的刘亚琨说,3条新航线开通后,企业需求旺盛,业务量迅速增加。

  随着区域辐射的不断扩大,天津港对内陆腹地的转运潜力不断释放。16时,王彬来到汇盛码头,在与其一条马路之隔的天津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一辆辆重型卡车装上集装箱驶出车站,北到吉林、西至新疆,14个省份的货物通过海铁联运从天津港出海;另一边,车站改扩建工程施工现场热火朝天。“部分内陆省份外贸形势向好,带动海铁联运货物增加,市场预期非常乐观。”车站工作人员说。

  “码头越变越智能”

  结束汇盛码头的工作,夜幕已经降临,王彬来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记者看到,3个20万吨级以上泊位均有巨轮停靠,码头作业现场却看不到一个人,L4级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拉着集装箱,操作人员在中控室里通过实时回传的视频,操作操纵杆和按键即可装卸集装箱。从中控室向外眺望,几台风力发电机奋力运转,给码头供电。该码头已经实现绿电自主供应,全程零碳排放。

  目前,天津港已实现全部集装箱、干散货泊位岸电全覆盖,多个码头实现绿电“自给自足”……去码头的路上,王彬感慨:“刚工作的时候,一些码头都是土;20年过去了,码头越变越智能,到处干干净净。”

  “以前港口有大量工人装卸、搬运,现在完全变了,集装箱码头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王彬说,随着船舶持续大型化、港口规模逐渐扩大,天津港不断提升智慧港口建设水平,今年启用的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实现软件硬件的全部自主可控,还上线运营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件杂货智能一体化系统。

  智能化大大提升了港口作业效率。远航国际矿石码头传统泊位实现自动化作业后,一天最高卸货量提升近90%。今年前4个月,天津港打破各货类作业纪录12次。

  深夜,天津港各码头繁忙依旧。吞吐量增长、车辆船只络绎不绝、智能化设备不停运转……一个港口的一天,背后奔涌的正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