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京西模式口,老街换新颜

方梓妍 杨林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3日   第 05 版)

  近日,北京市2024驼铃古道模式口国风嘉年华活动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游客们打卡寻章,探索古道;市集摊主们身着汉服颔首作揖;捶丸、木射、驼铃投币等国风运动项目引得大家跃跃欲试;模式口公园里,精彩的历史复原表演更是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模式口大街地处驼铃古道,自古就是商旅汇聚之地和重要货运通道。在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中,祥子牵着三匹骆驼就是由这里逃回北平的,现在这里成了京城古韵与现代活力交融的独特街区。上世纪20年代初,这里成为当时北平地区首个整村通电的自然村,于是此地成为各村生活新模式的典范,更名“模式口”。

  东起金顶北街,西至石门路,模式口大街沿途串联起了法海寺、承恩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多处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往今来的印迹交融在这条百年老街上。

  漫步于此,只见古朴的房屋沿街排列,错落有致。色彩缤纷的街景壁画上,骆驼队伍穿行不止,讲述着这片土地曾经的商贸辉煌。

  石景山区自2016年1月起启动了模式口大街改造工程。“为了落实老城保护相关要求,明确了不走拆迁重建的老路,确定了保护性开发的思路。”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模式口修缮了老爷庙等文物保护单位,还汇集了书店、咖啡厅、餐饮等多种业态,利用原有古建群打造了“五景七院三十铺”特色体验。经过几年的改造,老街焕然一新,在2021年9月底正式开街。如今,这条老街已成为京西地区的网红打卡点,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品味文化。“模式口保留了历史元素,也越来越年轻时尚了。”居民张阿姨感慨。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与繁华都市不同的老街慢生活。街边绿树成荫,老树枝丫上系着鸟居,清脆的啭鸣不时传来。大街房屋的外立面保留了原始的青砖灰瓦风格,与中式门窗相得益彰,行走其中,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偶尔会有几个小孩子在街上嬉戏打闹,为街道增添生机与活力。

  游人如织,为的是欣赏古街古韵,更为这里浓浓的人情温暖和生活气息。午后时分,街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人悠闲散步,有人拍照留念,还有的只是静静地坐在树下纳凉。笔者正准备在街边一处长椅坐下拍照打卡时,一位热心的老伯连忙提醒椅面上落了飘絮,还帮忙清扫干净。“欢迎来模式口玩!”老伯笑着挥手。

  临街店铺门扉大开,老板热情地招呼着,介绍自家的手工艺品和地道小吃。街口有一家四合院式的咖啡厅,前身是被承包用于药店经营的“西老爷庙”,现在已改造成了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感受浓郁的历史氛围,再点上一杯香浓咖啡,静观街上人来人往,十分惬意。

  白天,古塔寺庙与民居商铺和谐共存于这片土地;夜幕降临,整条街道灯火辉煌,霓虹闪烁,令人沉醉于这浓郁的古色古韵之中。这里成为2023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的50个小众景点之一,不断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