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际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变局中的全球化——

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环球热点)

本报记者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05日   第 08 版)

  “第十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政商学界代表参与会议,共同围绕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议题展开探讨。中外嘉宾表示,各方应携手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和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期待中国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应对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新旧问题与复杂矛盾叠加碰撞、交织发酵。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美国国防大学艾森豪威尔学院原经济系主任、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大卫·布莱尔表示,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现行国际秩序面临多重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团结还是分裂,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如何抉择,将深刻影响人类和地球的未来。

  美国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认为,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面临多重考验:一方面,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仍在积聚;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逐渐抬头,一些国家持续鼓噪“脱钩断链”“去风险”,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冲击。与此同时,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现行国际秩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更加凸显。如何提高全球治理的有效性,成为世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说,当今世界,国际战略竞争日趋激烈,保护主义不断攀升,西方发达国家提供公共产品意愿日趋下降,某些国家把经贸和投资变为对抗性工具,这一转变与趋势令人忧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可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新的解决路径,避免世界出现零和博弈下的对抗局面。

  全球化智库创始人兼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表示,过去10年间,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复苏与地缘政治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风险性因素上升。世界需要更具包容性、可持续性、高效性的全球化。为实现这一目标,各方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加强联系。

  捍卫多边主义是人心所向

  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世界各国必须承担的共同任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讲团结、促合作、求进步仍然是人心所向。

  欧洲政策中心理事会主席、爱尔兰原驻华大使戴克澜认为,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国际社会应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多边平台应加强沟通协调,消除“孤岛”,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

  “过去两年,我们看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获得通过、联合国成员国就保护公海海洋生物多样性法律框架的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全球决议……多边合作出现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新迹象。全球需要更多行动,加强团结合作,应对共同挑战。”巴黎和平论坛创始人兼总干事、法国外交与欧洲事务部原政策规划主任贾斯汀·瓦伊斯说。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表示,当今世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边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向未来,我们应有共同的愿景,共同寻求具体方案来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国际社会需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及全球卫生安全等诸多领域携手应对共同挑战。通过加强多边合作,我们要努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为全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意大利原驻欧盟大使费迪南多·内利·费洛奇说,“与此同时,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关切和需求不容忽视。”

  斯里兰卡驻英国原高级专员萨罗娅·西里塞纳表示,应对复杂挑战,各国应走向开放,走向合作。国际社会要倾听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与对话,推动技术转移、知识共享和经贸合作。区域性国际组织应在加强合作、缩小分歧、凝聚共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各方通力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赞誉。

  “中国所推行的是一种合作式的全球化方式。”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秘书长史蒂夫·霍华德表示,由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多边机构,体现了全球化和多边主义新态势。“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只靠一个国家的力量远远不够,国际社会需要团结合作、加强对话。本届论坛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这样的对话在中国举行很有意义。”史蒂夫·霍华德说。

  “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是推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王辉耀说,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作出重要贡献。

  美国华美协进社名誉主席贺志明表示,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拥有共同的未来。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各方深化交流,增进理解互信。在这方面,中国已作出了行动。“2023年11月,中方表示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现在,越来越多人希望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发展故事,倾听中国声音。相信中美人员往来将促进两国相互理解和尊重。”贺志明说。

  阿莫西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穆罕默德·阿莫西认为,全球治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各方应加强对话交流,将全球性议题纳入讨论议程。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周建成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此次论坛由全球化智库主办,中美交流基金会协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