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焦点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苏州金鸡湖畔,有座“非凡园区”

本报记者 李 舫 陈振凯 徐嘉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05日   第 05 版)

  苏州市东环路苏州大道中轴线

  苏州工业园区30年沧桑巨变

  苏州工业园区手绘设计图

  金鸡湖全景,与园区手绘设计图为同一视角。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干将路自东而西,莫邪路由南向北,在苏州古老护城河的东段相遇。

  向西,是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坐落其中;向东,是现代时尚、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

  今年是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周年。1994年5月12日,苏州东部,金鸡湖畔,低洼的田野里打下了第一根桩,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动工。

  三十年后,“姑苏城东、水田洼地”早已化身“创新之城、非凡园区”。

  传统与现代、古韵与繁华、传承与发展,是苏州的一体两面。就如这7.4平方公里、地处苏州工业园区中心的金鸡湖。“东方之门”、国际金融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等地标建筑沿着湖岸分布,市民和游人在这里快乐奔跑、徜徉。

  日前,本报记者来到金鸡湖畔,探访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轨迹。

  

  合作共赢

  世界首批开发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

  亚洲首个开发区,建于1961年的新加坡。

  我国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始于1984年。当年,经国务院批准,大连等首批10个国家级开发区应运而生。苏州工业园区的起步,晚了10年。

  自一面世,它便屡创奇迹:10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15年时间,实现了“四个超千亿”;2016年后,跃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第一,连续保持了“八连冠”。

  相比其他工业园,苏州工业园区最大的特点是,它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跨国合作工业园区。中新合作是苏州工业园的立园之基。

  故事要从1978年讲起。

  那年11月,邓小平对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访问。一路看,一路思索着新加坡的发展经验、思索着中国的现代化。其中一站,是考察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区——新兴工业中心。同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期间提到,“我们应当借鉴他们(新加坡)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1993年,新加坡国务资政李光耀到苏州考察,设想打造另一个“新加坡城”。

  1994年2月26日,农历元宵节,中新两国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协议,同年5月启动实施。高瞻远瞩的中新两国,点燃了共建最具国际竞争力工业园区的梦想。

  为了协调园区事务,中新两国政府成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理事会中新两方主席,由两国副总理兼任。截至目前,理事会先后举行了24次会议,赋予园区135项先行先试政策。

  开发之初,苏州工业园区就借鉴新加坡的“亲商观念”。两国领导人还利用多种方式,在国际场合推介苏州工业园区,亲自招商引资。

  每年,园区会派出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赴新加坡培训,在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基础上,编制了一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至2023年底,已派出222批,4402人次。在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中国借鉴了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管理经验。

  “铁的规划”,也是园区为人称道的经验。园区展示中心内陈列的手绘规划图与园区实景对比图,让人对“一张蓝图绘到底”有了直观感受。园区领导班子几经调整,当初的总体规划至今未作结构性或原则性修改。

  中新合作领域不断延伸。从最早的联合规划、协同招商、共同开发,拓展到近年来服务贸易、生物医药、数字经济、共建“国际化走廊”等深层次领域,同时中国与新加坡互设商务中心,累计集聚项目100余个,中新“国际化走廊”建设不断提速。

  经过千锤百炼,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园区精神。“园区经验”连同“昆山之路”“张家港精神”,被合称为苏州“三大法宝”。

  中新双方都从工业园区项目中受益。“近年来,新加坡也选派官员来园区交流学习,实现从单向学习借鉴向双向交流互动拓展。”苏州工业园区宣传与统战部副部长张蓁介绍。

  快速发展

  江苏是经济大省。它以全国1%的土地,养育了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

  苏州是江苏的经济重镇,经济体量常年稳居全省第一。

  在苏州,工业园区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有着关键分量。

  开发建设30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创造了一串串令人惊叹的数字。

  2003年,园区经济总量达到开发前苏州全市水平,十年再造了一个新苏州。2008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和两百亿大关,分别是开发之初的90倍和500倍。2023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86亿元……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最初2000多万元达到现在的411亿元以上,增长了1900多倍。

  开放是园区的鲜明底色。30年来,园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其中10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项目174个,实际利用外资超400亿美元,园区作为中国唯一获奖单位荣获联合国“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

  过去30年,园区取得了3个“超万亿”的成绩——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

  苏州工业园区辖区面积278平方公里,在这个空间内,开放程度、经济密度、创新浓度位居全国前列,初步探索出一条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

  现在,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国与外国合作兴办工业园区的典范,不断“走出去”。当地人说,“这类似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建设分园,对外合作。”

  在苏州市内,园区与相城区、吴中区、姑苏区合建了项目。

  在江苏省内,苏州工业园区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合作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与南通合建苏锡通科技产业园。

  在长三角地区,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多个“飞地园区”,如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在西北,苏州工业园区与当地合作建有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宁夏银川苏银产业园……

  商务部在园区设立国家级开发区培训基地,累计为全国近200个开发区培训干部3万多人次,推动中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距离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25公里,坐落着一个占地112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中白工业园。这是中国目前对外合作层次最高、占地面积最大的园区,它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结出的硕果。中白工业园的管理运营模式,借鉴了几千公里之外的苏州工业园。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苏州工业园参与兴建的工业园区开花结果,成为各国人民机遇共享、繁荣共享的载体。

  此外,商务部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全国唯一的境外投资服务示范平台。

  科技创新

  苏州工业园区,是经开区,也是高新区。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创新中心办公室副主任顾凡介绍,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苏州工业园已上升至全国第四,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区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的创新基地。在其间行走,每隔几分钟路程,就会遇到一家“明星企业”。

  记者在信达生物制药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公司,跑出了新药研发的“中国速度”——近年,达伯舒等8款创新药获批上市,覆盖治疗肺癌、肝癌、食管癌和胃癌等高发癌种和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150多万名国内患者从中获益……

  经过10多年发展,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成为江苏医药创新的第一梯队。产业园内20余家企业陆续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和科创板上市,创造国内生物医药业界的一个“奇迹”。

  苏州工业园区内的纳微科技公司,是纳米微球行业研发、生产的领军企业。去年9月,纳微牵头成立先进微球材料开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协同上下游、打通产业链,组成材料研发、应用、测试、评价技术攻关团队,推动生物医药、体外诊断等领域的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超4000亿元,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15家省市级创新联合体。

  目前,园区内建有以苏州实验室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工业软件等领域,园区正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为解决关键核心技术贡献园区力量。

  据介绍,园区内已引来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园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1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0件。人才总数方面,苏州工业园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

  按照计划,苏州工业园每年将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科技人才密集、市场前景好的优质科技项目超1000个。到2025年,这里将集聚科技领军人才超5000人,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到2026年,这里将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3500家,滚动培育“瞪羚企业”180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65家。

  届时,苏州工业园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形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4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

  美好生活

  在金鸡湖畔“散步”的一只丹顶鹤引得苏州市民纷纷关注。

  “头一回在动物园之外见到丹顶鹤,这说明我们园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摄影爱好者王女士的一句话,折射出园区居民扎扎实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显示,苏州工业园区共记录物种1600余种,植物群落类型愈发多样,重点保护鸟类种类显著增多。

  办什么样的工业园区,如何办好工业园区?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设计、建设者们看来,这从来不只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

  回过头来看规划,我们不难从园区的空间布局中找到完整答案——工业32%、住宅22%、绿地14%、商务2.4%——园区自开发建设之初就摈弃了单一发展工业的模式,内环是金融区及商业区、中环是居住区、外环是工业区的环形结构,使得园区形成了以人为核心,城市、产业、人文、生态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位于内环的金鸡湖是园区的“商务中心”,也是开放式5A级旅游景区,以及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的集中展示区。以金鸡湖为中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时代广场、李公堤、月光码头、东方之门、苏州中心等城市地标在此汇集。

  其中,占地近15万平方米、成功运营17年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无疑是一块文化高地。作为一座文化艺术综合体,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由大剧院、大道喜剧院、金鸡湖音乐厅、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培训中心、商业中心构成,同时也是苏州交响乐团、苏州芭蕾舞团驻地。

  “2022年,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创新升级,打造‘苏艺演艺文化集聚区’,以文旅融合为指引,改造新增8个小剧场,在金鸡湖边形成好戏天天有的12+N戏剧部落。”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副总经理高旭告诉记者,现在,观众既能在苏艺享受国际级的音乐会、歌舞剧,也能欣赏昆曲、评弹、民族歌舞等传统文化演出,还能接触概念新潮的悬疑剧、魔术剧。此外,全球儿童剧艺术中心、婴儿剧场、亲子微剧场等面向少年儿童的产品设计也将苏艺的观众年龄段进一步拓展。

  演艺活动精彩纷呈,书香气息浓厚绵长。从金鸡湖边步行不远便可到达诚品书店,即便是工作日的晚上,书店里仍有大量顾客前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而在公共图书馆方面,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经建成了以独墅湖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工委图书馆为分馆,社区图书室为基层服务点的服务网络,年接待读者量超800万人次。

  在文化之外,“环境立区、生态立区”的理念也为园区注入了绿色发展的底色。从空间景观打造到水环境治理改善,从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到探索建设近零碳产业园,苏州工业园区名字中虽嵌入“工业”二字,却是一个湖光水色无限好、处处风景皆如画的生态之城、花园之城,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俯瞰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自北向南分布于园区之中。“金鸡湖边搞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边来养生”的美好向往正在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实现,也将指引着园区的未来。

  

  链接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苏州工业园区隶属江苏省苏州市,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2023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86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1亿元,增长6.1%;规上工业总产值6509.4亿元,增长0.1%;固定资产投资592.9亿元,增长25.3%;工业投资超226亿元,增长2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3.1亿元,增长6.9%,进出口总额862.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9.51亿美元。

  历经30年发展,园区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2016年至2023年),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