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神州速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青稞面粉做出“冠军”面包,新疆海鲜成为市场新宠——

西部特色农牧业亮点多

本报记者 王俊岭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04日   第 11 版)

  5月28日,新疆沙湾市鹿角湾牧场,山清水秀,羊群在悠闲觅食。
  马 斌摄(人民视觉)

  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在近期举行的国新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青海、西藏、新疆等中国西部省份展示了其特色农牧业的新亮点。

  据西藏自治区主席严金海介绍,近年来西藏特色农牧业发展迅速。以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为例,拉萨市林周县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通过牦牛的品种提纯复壮和高效养殖技术,将牦牛的出栏由原来的8至12年缩短到3至4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养殖效益比传统养殖方式提高了50%以上。拉萨市还引进了一家民营企业,生产以牦牛骨为原料的牦牛骨瓷器,价值最高的陶瓷手工艺术品卖到了1件200万元,最好的陶瓷唐卡出口价格不菲。

  再拿青稞来说,去年10月,在德国举办的世界面包锦标赛上,中国代表队获得了总冠军,所使用的食材之一就是产自西藏日喀则的青稞面粉。“青稞加工的产品有青稞酒、饼干、挂面、代餐粉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到尼泊尔、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金海说。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近年来,依托独特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新疆特色农牧业的发展格外亮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说,2023年当地新增粮食产量超过60亿斤;棉花总产511.2万吨、占全国91%,机采率达89%,主要质量指标为近5年最好水平。不仅如此,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三文鱼等“新疆海鲜”已成为全国消费者“新宠”。

  同时,喀什的石榴、阿克苏的苹果、和田的红枣等更多传统优势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亦不断提质增效。比如,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大区之一,境内广袤的四季草场,分布在阿尔泰山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新疆牛羊‘喝的是天山雪水、吃的是天然牧草’。我们将厚植品牌优势,拓宽营销渠道,让更多的人吃上新疆优质畜产品。”艾尔肯·吐尼亚孜说。

  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在丰富了消费者“购物车”的同时,也扎扎实实带动了农牧民们的增收。“我们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精心培育牦牛、藏羊、冷水鱼、青稞、柴达木枸杞等特色产业,近3年累计向外输出农畜产品价值300多亿元。仅去年的枸杞采摘劳务总收入就达到了5.8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助力群众增收明显。”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说。

  特色农牧业之“特”,还体现在和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青海把生态保护、清洁能源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沙漠戈壁滩上铺上光伏板,水分蒸发量减少30%,风速降低50%,原来的不毛之地现在长出了绿草,牛羊又回来了,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之为光伏羊。宁夏在枸杞品质提升和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建成了中国枸杞研究院和国家枸杞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导制定了50%以上的关于枸杞产品的国家标准,开发出了药品、食品、饮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120多种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