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西张赶村竹影浓

张君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2 版)

  我们抵达河南省博爱县磨头镇西张赶村时,这里刚刚下过一场雨。雨后的竹园里,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往上窜,已有一尺来高。竹笋根部粗壮圆润,笋尖处毛茸茸、水嫩嫩,惹人喜爱。乡亲们隔着竹园子的篱笆向里面看一眼,再看一眼,眼神中满是欣喜与自豪,就像面对自家孩子一样,期盼它们长得更高更壮。

  被大片竹林包围的西张赶村烟雨蒙蒙。古树、古屋、草地、小河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博爱县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是中国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古竹林的“活化石”。西张赶村的竹林里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竹子:成熟的筠竹呈灰黄绿色,竹竿上有紫褐色斑点,竹竿壁薄,轻轻一刮就能看到表皮里面的纤维;斑竹通常细长高大,凤眼、梅鹿和湘妃等品类的斑竹都富于花纹;还有一种对花竹,个体粗大,竹身分布着灰色或浅黑色的云团,别具美感……

  这是我第二次来西张赶村。第一次来时还是冬日,与北方冬日的萧索不同,西张赶村犹如一片绿洲,四季常青的竹林傲立村边,与村口的石子河和不远处的太行山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一幅浮翠流丹的画卷。一到下雪天,人们能听到清晰的簌簌声,那是雪落在竹子上的声音;半夜,竹林中常常传来此起彼伏的“咔嚓”声,想来是竹子不堪重负被雪压折。倒也不必过分忧虑,竹子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待到来年春日,竹园里又是一番亭亭玉立的景象。

  与冬日不同,春夏之际的西张赶村更显清新与多彩,葱绿、嫩绿、墨绿……绿得丰盈,绿得蓬勃。近年来,村子充分利用竹林水乡优势,打造了“竹语步道”“故园”“幽篁”等独具特色的乡村场景,发展手工编织、竹林观赏等文旅业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漫步于斑竹园“幽篁”之中,大片翠浪翻滚的竹林拥抱着我们,让人顿感恬静与悠然。走进“故园”,只见高大的皂荚树不时落下饱满的果实;一株高20多米的百年老椿树被两株青龙般的扶芳藤紧紧环抱,乡亲们将这种景观称之为“龙抱椿”;古树旁有一口古井,井水清凉甘甜;一座座百年老屋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愁。

  当我们准备离开西张赶村时,村边空地搭起的舞台上还在进行演艺活动,台下的游客发出阵阵喝彩声。舞台对面的村道上,不少游客忙着品尝特色美食,体验手绘、汉服等项目,欢声笑语不断,与他们身后“笑脸墙”上一幅幅西张赶村村民真挚的笑脸照片相映成趣。

  坐在返程的车上,我们恋恋不舍地回望这一片茂林修竹。我想,西张赶村人以竹引客、以旅兴业的梦想,正不断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