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归创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山东东营

连续六年实现人才净流入

刘智峰 李 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0 版)

  依托海外“油城朋友圈”引进院士、博士后等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8个;北京“同城朋友圈”促成胜利石油工程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成立压裂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深圳“同城朋友圈”引进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圳乐凡已入驻东营云创享产业园……在山东省东营市,“同城朋友圈”招才引智的效果正持续显现。

  搭建招才引智“蓄水池”。以东营籍和胜利油田在外人才为重点,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等领域,东营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聘任油城招才大使,发放“油城伯乐奖”,形成“人才挖掘—他乡搭桥—项目落地—眷属服务—表扬奖励”的全闭环标准化运行机制,已挖掘在外高层次人才2300余人,洽谈项目36个。

  “我们正挖掘东营在外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留学人才,以俄罗斯等2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建立海外‘同城朋友圈’,相信海外‘同城朋友圈’一定会成为双招双引的新机遇。”东营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扈献文说。东营深入实施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引进培育紧缺顶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加快打造黄河三角洲人才集聚高地。今年计划再引进博士100名、硕士1000名,大学生3.1万名,培养高技能人才2.1万人。

  围绕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当地主动对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共同完成技术攻坚。“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庄庆发等科学家共同努力下,部分项目已中试成功并投入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在山东乾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试车间,公司董事长肇润普说,没有当地引导扶持和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牵线搭桥,仅凭公司自己努力,这项成果很难达成。

  肇润普口中的创新创业共同体是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生态环境。得益于创新创业共同体“媒介”作用,2023年,山东乾泰与庄庆发团队达成合作,耦合萃余残渣喷雾造粒实现重质油深度梯级分离技术等中试项目落地共同体中试基地,实现了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东营出台“人才金政40条”等一批高含金量的引才政策,2023年市级落实人才补贴2.47亿元,惠及人才和团队共3万多个。打造特色人才街区、人才之家、人才驿站,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工作站,为人才提供便捷服务,引进青年人才3万人,连续6年实现人才净流入。

  打造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实现产业人才“双向奔赴”。在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辆来往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项目建成后将吸引3500多名科技人才入驻,成为国内富有代表性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科研机构集群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围绕产业布局,东营市已打造形成了以1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为龙头、127家省级创新平台为支撑、544家市级创新平台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支撑保障体系。

  人才加速汇聚,科技型企业及新兴产业迅速成长。2023年,东营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40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3年保持30%以上增长、达到91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幅居山东省首位。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壮大,近3年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