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万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国家图书馆——

收藏影像 记录时代

本报记者 黄敬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5月09日   第 11 版)

  导演与《幼儿园》中主人公代表及观众互动交流现场。
  国家图书馆供图

  纪实影音文献是记录和保存人类集体记忆和社会发展细节的重要载体,是后人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信息来源。作为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库,国家图书馆重视纪实影音文献的收藏与服务,近年来广泛征集、收藏优秀纪录片,并通过举办丰富社教活动,推动优质资源普惠共享。

  

  征集方式新尝试

  随着片尾滚动字幕播放完毕,国家图书馆综合楼演播厅内的灯光次第亮起。在热烈掌声中,导演张以庆、片中主人公代表和专家学者走上台,和现场观众开展座谈交流。这是不久前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张以庆纪录片代表作品展映活动现场。当天,观众和主创一起重温了张以庆的代表作《幼儿园》,并见证了他的三部代表作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这也是国家图书馆首次面向纪录片创作者,系统性收藏其代表作品。

  影片《幼儿园》拍摄于2004年。导演将镜头对准湖北武汉的一家全托制幼儿园,记录了一个小班、一个中班和一个大班孩子们14个月的生活。这部兼具童趣和社会意义的纪录片,曾获第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创意奖、第二届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纪录片大奖、2004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等奖项。

  在20年后的今天,这部作品让观众回望一代人的成长印记。影片中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当年拍摄过程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听说《幼儿园》正在筹划续集?在映后的座谈环节,有的观众结合自己的生活,分享人生感悟;有的观众基于片中故事,思考社会发展;有的观众与应邀到现场的片中主人公代表对话,感受时代变迁……

  纪录片承载着时代记录者的角色,每一部纪录片都是时代的切片。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霍瑞娟表示,国家图书馆积极践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宗旨和职能,十分重视纪实影音文献的收藏与服务。本次纪录片作品的入藏,标志着国家图书馆积极探索征集纪实影音文献的新尝试。

  收藏丰富影音作品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积极与纪录片创作传播相关机构、节展合作,广泛征集优秀纪录片。据介绍,国家图书馆先后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首都纪录片发展协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广州图书馆等机构协作,联合主办了北京国际电影节纪录单元、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影像展、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新中国70年纪录片盛典、新时代小康纪实主题影像活动等多个活动,将数百部优秀纪录片入藏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的中国记忆项目以现当代重大事件、各领域代表人物和传统文化遗产为主题,收集以口述文献、影音文献和民间文献为代表的新类型文献,形成记忆资源并永久保存。

  去年底,以“四海一家”为征集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民族志纪录片学术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共收到全国各地667部投稿作品,最终56部影片入围,由国家图书馆和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纪录片是对我国庞大文化资源系统的资料性记录,同时使广大读者和观众有机会看到各个民族的不同生活方式。

  这些纪录片作品丰富了国家图书馆的影音馆藏资源,同时国家图书馆也为这些优秀的纪录片提供了永久保存与服务的专门场所,为它们打造一个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而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更有着“抢救性”意义。

  在去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系列展示中,展映的68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影片,全部来自非遗记录工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中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包括2022年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以及较少进入公众视野的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

  据介绍,由于很多非遗传承人已步入暮年,该项目中的许多影片留下了传承人最后的影像。通过对这些记录成果的展映,这些珍贵影像作品得以与公众见面,这些作品也已作为国家文献资源永久保存。

  为了更好记录非遗,这些影片有着严谨的记录流程:

  首先是形成口述史,学术专员对传承人进行采访并记录其人生经历与从业经验;其次是拍摄实践纪录片,根据传承人的不同类型,拍摄其进行非遗实践的过程画面;第三是录制教学纪录片,重点在于非遗传承中老师带徒的过程;最后形成综述片,制作出可以向公众进行传播的影片。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影像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可以最大程度保存传承人所承载的记忆和技艺,也能帮助非遗项目实现最大限度还原。

  面向公众共享资源

  打开国家图书馆官网上的展示专区,众多非遗传承人记录成果资源向观众免费开放。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苏绣、剪纸、昆曲,也有相对“冷门”的众多地方性民俗项目。一部部影片配合专业的项目编号和传承人编号,兼顾学术价值和科普性。打开网页,公众不仅能通过影像直观了解非遗项目,更能通过文字记载了解该项目的历史和流变。

  此外,更有多部由专家和非遗传承人带来的“非遗公开课”,通过实时解读纪录片,从学术角度对影片中所涉及的非遗知识和传承故事进行点评讲解,让观众看得到更看得懂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还通过举办线下公开课和展映活动、将活动录像上传、联动各地各级图书馆等方式,让更多社会公众得以享受这些优质文化资源。

  据介绍,国家图书馆将不断推进纪实影音文献收藏工作,并通过邀请更多纪录片创作者与读者观众一起解析纪录片文化价值等形式,为公众提供更优质、全面的视听文献资源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