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4月10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二〇二四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启动——

以运河之美 迎全球宾客

本报记者 朱金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0日   第 12 版)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赏樱楼风光。
  高月鹏摄(人民图片)

  清名桥古运河夜景。
  新华社记者 杨 磊摄

  外籍人士在惠山古镇景区踩线考察。
  主办方供图

  近日,“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在江苏省无锡市启动。推广季期间,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联动驻外使领馆等机构,于今年4月—6月推出主题视频全球展映、大运河沿线文旅展播等600余项数字资源,并将在埃及开罗、俄罗斯莫斯科等地举办线下专场旅游推介会,邀请海外民众共赏千年运河之美。

  展现大运河风情

  春雨霏霏,碧波粼粼。乘船夜游无锡古运河,观清名桥影,赏南长街景,昔日京杭大运河两岸的繁华可见一斑。

  推广季活动期间,来自萨尔瓦多、塞舌尔、秘鲁、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多位驻华使节和企业代表在无锡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太湖鼋头渚风景区、东林书院、惠山古镇等地参与踩线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当地文旅景观和历史文化底蕴,领略大运河魅力。

  在大运河非遗文创市集上,精微绣、留青竹刻、宜兴紫砂、纸马等20多个非遗项目引人注目。无锡纸马传人陶晓梦介绍,自己向外国游客详细展示了纸马的制作过程,并带来龙年主题纸马明信片等文创产品,受到不少外国游客的欢迎。“希望他们能从纸马认识无锡,从无锡了解大运河。”陶晓梦说。

  在东林书院,围绕“学、赏、读、养、食、创”六大主题建设的文旅体验中心让游客“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杨时、顾宪成等古代学者在运河之畔讲学育人的“书院生活”。记者了解到,东林书院推出了“八礼四仪”研学营、“天子六工”主题手作、青少年诵读、汉服体验等文化活动,以文促旅,以古鉴今,让游客触摸东林历史,感知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传承。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政表示,在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之际,再次举办全球性主题推广季活动,既是推介中国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举措,也是促进国际旅游合作、深化文明互鉴的良好契机,对于赓续壮美运河千年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优化入境游体验

  为了将更多外国游客“请进来”,游赏运河之美,本次推广季启动仪式现场举行了中外旅行社客源互送合作签约、文旅消费支付便利化合作签约仪式,银联国际、腾讯微信支付、蚂蚁集团支付宝相关负责人就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措施进行了专题介绍。

  据了解,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重点建设区,江苏省制定推出《江苏省促进入境旅游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制约入境旅游恢复的堵点卡点问题,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重点,提出设立入境游客首站服务平台、开设入境旅游线上咨询服务专区、提高文旅场所服务国际化水平、优化入境旅游支付环境、开发入境旅游精品线路产品、提供精准化旅游产品和服务、鼓励旅行社拓展境外市场、提升入境旅游服务质量8条具体措施,希望通过精准发力,优化入境游体验。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发布的《“水韵江苏 支付懂你”境外来苏支付服务指南》也已推出繁体中文、英文、日文、韩文等版本,并将在境外市场宣传推广。据介绍,江苏省文旅部门将联合相关部门在旅游咨询服务、支付便利化提升、入境旅游指南、多语种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务。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寄畅园里小桥流水,垂虹廊下山茶花开——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惠山古镇,记者看到,来自硕放中学等中小学校的学生们在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感知大运河在无锡留下的历史文化遗存。

  近年来,大运河沿线省份积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系统梳理大运河沿线的文物、非遗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基本实现大运河沿线各类文化自然遗产保护的全覆盖,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正在焕发新的生机。

  在天津市,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已于2023年4月正式开园,集中展示明清时期天津运河文化盛景,活态传承大运河非遗与津沽文化。

  在河南省,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京杭大运河汇通河等3部分共同构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段,去年共推进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重点项目32个,鼓励大运河沿线市县开发研学实践精品课程,促进大运河文化永续传承。

  在安徽省,宿州市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时期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项目储备库,打造大运河安徽段“汴河遗珍·水韵皖北”文化旅游整体品牌,实施文旅精品创建行动。

  业内人士认为,大运河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IP,对于沿岸城市彰显城市个性与魅力,展现人文之美、生态之美与发展之美,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保护传承与活态利用大运河文化,加强沿线城市交流合作,“中国大运河”的文旅名片将更加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