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2月2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厦门蝶变的绿色密码

刘发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2月20日   第 08 版)

  在厦门近一周的采访时间,记者感慨颇多。

  “为什么是厦门?”“厦门蝶变的绿色密码是什么?”在离开厦门之前,记者一直带着这样的思考观察厦门的点点滴滴。

  厦门是一座典型的海湾型城市,海是厦门发展的生命线。曾经,向海要地,是为了谋求发展;而现在,追求人海和谐,是为了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

  在厦门,记者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是当地30多年来从筼筜湖治理到全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这一趟行程下来,什么是厦门蝶变的绿色密码,记者心中的答案渐渐明了。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在治理过程中,厦门既注重精准治理海洋中的污染问题,又加强陆上的污染物治理,即便是在农村,也已经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陆上的环境好了,海里的负担自然减轻了不少。

  厦门修复海洋的生态环境,还综合运用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关停污染企业,此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人工干预与修复;打开海水交换通道,此为充分利用自然之力改善生态环境。

  30多年来,厦门之所以能实现绿色蝶变,贵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需要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以筼筜湖为例,1988年9月,厦门市人大通过《关于加速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的决议》;1989年11月,厦门市政府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1992年9月,厦门市政府颁布新的《厦门市筼筜湖管理办法》;2020年2月,厦门市人大通过《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在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洪华生看来,在人大的有力监督和法律法规的有力保障下,筼筜湖治理工作能够持之以恒地开展。

  久久为功,更需要在保护中找到发展的机遇。30多年来,厦门通过保护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了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发展又给保护增添了更多的动力。

  厦门护海,不是只有一部分人在做。

  保护海洋,不只是政府的事情。在厦门人心中,大海是母亲一样的存在。在这座城市中,海洋的元素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此,厦门人爱海、护海,每个人都像保护自己的母亲一样保护这片海。在此行中,记者接触到许多当地人,他们既有专业的保护人员,也有民间志愿者和民间协会的有生力量,他们无不用自己的双手,将点点微光积累在一起,聚而成炬。

  因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厦门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也收获了海洋的回馈。这一良性循环,正成为有力的风帆,引领厦门这艘航船驶向更远的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