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年01月0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座公交馆 半部交通史

李宜霖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04日   第 05 版)

  一座公交馆,半部交通史。2023年12月1日起,北京公交馆启动试运行,正式对公众开放,6000余件藏品讲述北京公交百年故事。观众可以体验当年的“挂票”,亲自踩响铛铛车,还可以“定制”公交月票。

  “您的左前方,静静立着一个锈迹斑驳的车轮,足有400多斤重,这是北京第一代有轨电车车轮的实物。在您右侧,一辆有轨电车,正在从一间旧式厂房中驶出。”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解,参观者走进了展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辆钢木结构的有轨电车,车顶写着“第一路”,车上还分一等座和二等座,游客可上车参观。旁边的墙上贴满了东西方从古至今公共交通的发展史,展现了北京公交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积能蓄力日新月异,线路交织成网,技术突破创新。

  1899年,北京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有轨电车,修建了马家堡火车站至永定门的线网和轨道,这是北京现代公共交通的肇始。

  如今,北京公交馆展陈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物品6000余件,包括主力公交车型16辆,互动区域10余个。其中人气最旺的,要数16辆不同年代的仿制大公交。大鼻子道奇挂着1路(前门—交道口)的车牌;“京一型”铰接式无轨电车外形蓝色、米色相间,木质座椅、木条地板逼真还原;“五七型”公共汽车,1958年起投入运营,是公共汽车国产化的起点;最勾起回忆的是“黄河通道”,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主力车型,用黄河牌卡车底盘制造,由此得名。

  公交馆里不仅有北京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还有许多新奇好玩的老物件。在一个个透明玻璃展柜中,不仅有电车公司员工的勋章奖状、电车公司周年纪念刊、公司执照、乘车规则、工作笔记本等文件材料,还有员工上班时用的衣服、水杯、袋子、分币盒、手持喊话器等物品。在它们身上,处处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馆里还设有高科技影像产品,更加生动地展示了北京公交的发展演变之路。在“百年回忆,车票记忆”展区,一整面墙上展示出各个年代的公交车票,每张车票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在不远处的电子设备上,游客还可以自选身份,自拍头像“定制”一张老月票。

  “建这个公交馆就是公益性质的,想让大家多了解一些历史。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摸摸实体的东西。”北京公交馆的工作人员说。

  馆内展览设置5个时间线索和8个专题板块,讲述北京公交的起源和运营状况、战乱中艰难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修复百辆车”“五七型”和“京一型”研制成功、绿色公交环保初探、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公交发展重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