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社会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民生新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08日   第 10 版)

  【事件】

  “小激励”推动“大发展”

  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全旗实施禁牧封育工作。为推动工作,该旗十家满族乡首先采用志愿者入户宣讲、发放宣传单、设立宣传标语等方式,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牧民们习惯于传统的放牧方式,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禁牧。

  为打破农牧民的传统观念,十家满族乡探索激励农牧民的方法,以上烧锅村为试点,制定了一系列激励细则,让家中有牛羊的农牧民签署了《封山禁牧承诺书》,将“承诺—践诺”与禁牧工作相结合。

  “我们设立个人信用台账,将牧民禁牧期间是否违规放牧、是否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表现进行考评,‘最美婆媳’‘最美庭院’等评比也列入加分项。”上烧锅村党总支书记郭晓东说,“考评结果与村级公益岗聘用、爱心超市商品兑换相结合,提升农牧民内在动力。”

  在“诚信奖励机制”的鼓励下,十家满族乡在禁牧期间违规放牧同期减少86%,由禁牧产生的矛盾纠纷同期减少74%,农牧民自主监督规劝率达到90%,禁牧期林草因牲畜毁坏率降低82%。

  “接下来我们会总结经验,对该机制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积极探索该机制在其他方面应用。同时建设乡村信用体系,加快构建诚信乡村,更好推动基层治理。”十家满族乡党委书记孙建龙说。

  (郑小文)  

  

  【短评】

  强化正向激励 提高治理能力

  赵  昊

  基层政府公职人员的治理能力强弱关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关系基层政权的巩固。

  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如今,各地基层政权积极探索正向激励措施,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暖人心、聚人力,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实惠。

  与此同时,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离不开广大城乡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作为。在现代基层治理体系中,广大城乡居民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完善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保障,可以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责任感,增强城乡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进而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强化激励保障,应加强问题意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形成适合本地特色的激励模式,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不同地区的居民传统习惯和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应尊重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把工作做实做细,让激励有温度、有精度,更好服务城乡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