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2月06日   第 12 版)

  大藤峡是广西境内最大最长的峡谷。作为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项目,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大藤峡工程”)于2014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是集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功能于一体的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也是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关键节点。2023年9月2日,随着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历时9年建设的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开始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大藤峡工程运行以来,在完善珠江流域防洪体系,打牢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建设红水河“清洁能源走廊”,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夯实国家水网重要“结”点

  大藤峡工程总投资357.36亿元,总库容34.79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5亿立方米,计划工期9年,分左、右岸两期施工。开工以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藤峡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三化”管理理念,牢牢把握坚守安全红线、筑牢质量底线、紧抓进度主线、严控投资上线“四线”控制原则,上万名建设者战胜高温多雨、洪水频发、地质复杂等重重困难,攻克超高水头人字闸门、大规模闸门金属结构、巨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等技术难题,在全面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高效推进工程建设,顺利实现大江截流、下闸蓄水、船闸通航、机组发电等重大节点目标。

  大藤峡工程初期运行3年来,综合效益显著:在流域防洪中多次发挥了关键控制性工程作用,保障西江下游和珠江三角洲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国家水网重要骨干工程,先后12次参与应急调水,累计补水量达18亿立方米,有效压制珠江河口咸潮上溯,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提供坚实屏障;船闸实现24小时通航,通航效率不断提升,累计核载量超2.2亿吨,带动地方超百亿元产业发展;已投产运行机组发电超125亿度,为区域电力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有力贡献;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有效发挥,鱼道过鱼和增殖放流成效显著,实现“人水和谐”。

  筑牢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屏障

  大藤峡工程是距离珠江三角洲最近的具有应急调水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大藤峡工程投入运行后,调水到澳门的时间由原来的10天缩短至3天,调水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3年来,大藤峡工程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化配置公益功能,发挥关键工程作用,实施关键调度,抗大旱、战咸潮,为澳门居民送去安全水。2022年至2023年枯水期,大藤峡工程应急补水12.3亿立方米,助力澳门居民用水安全。随着大藤峡主体工程完工,包括澳门在内的珠江三角洲乃至粤港澳大湾区7000万人的用水安全将更有保障。

  打造库区百姓宜居环境

  大藤峡工程的建成,为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显著变化,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来宾市武宣县是大藤峡工程重点淹没区,为此,国家修建了武宣库区重要防护工程。随着大藤峡工程的蓄水,武宣库区多出5万余亩水域,其中县城防护工程和城区七星河水位调节坝建成后,经引水入城,在武宣城区产生近万亩的生态湖面,命名为七星湖。为利用好这一方水域,武宣县提出打造“生态水城”,通过城市规划和空间规划,江与湖形成连绵水系,宽阔的滨江大道、别具一格的景观桥梁、景色宜人的仙湖湿地公园,塑造了山明水秀的“生态水城”风貌,城市环境更为宜居。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武宣县全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相继举办了广西“民族体育炫”龙舟邀请赛、皮划艇公开赛、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品牌效应日益彰显,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

  当前,大藤峡工程已全面转入运行新阶段。未来,大藤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大藤峡公司将全力保障工程安全高效运行,把工程打造成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结”点、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珠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中枢、区域电力安全的重要支撑、地方乡村振兴的重要水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数据来源: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