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编剧的法制剧《小镇大法官》播出;近日,我担任总编剧的政法题材剧《此心安处是吾乡》又与观众见面。相较于《小镇大法官》聚焦乡村法官、讲述他们扎根基层解决乡间民事诉讼的故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主题开掘和叙事维度延伸到了广大基层政法干部群体,从民事诉讼扩展到平安建设全局,还呈现了基层政法战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成果。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县(现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改革开放后,枫桥镇干部群众发展和创造了“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成为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的典范和“中国之治”的一张重要名片。
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我们进行了扎实的采访。基层政法工作者也是民间生动故事的见证者。在枫桥,我见到了一位老调解员,翻阅了他厚厚的一叠工作日志,深感调解员的工作很不容易;我也跟随不少大学毕业分配到基层工作的年轻政法干部走街串巷,见过需要他们帮助调解矛盾的百姓,大大小小的麻烦事、揪心事很多。我问基层政法工作者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们说:“就像你们写作,一旦要写,就想把每一篇文章都写好。这是职业习惯。”
基层工作的环境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应对各种变化。我们的电视剧就要呈现这些真实的细节,反映烟火人间的人心社情,通过艺术加工,用事件本身的推动力体现深刻的社会变化。如何找到故事新的着力点?受到基层政法工作者的真实经历启发,我确立了3个着力点:一是新人。新人并不单指年轻人,年轻人有新思维,年纪大的人也有新思维。新思维与年龄无关,与愿不愿追上时代脚步,在前进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态度和行动有关。二是新情况,比如电信诈骗、网约车纠纷等热点现象。这些往往超出基层干部既有的工作经验范围,却恰恰是创作的好素材,也是决定本剧是否有新意的重要因素。三是新观念。如今,人们的追求越来越多元化,对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渴望更加具体而微。我们还希望剧中讲述的事件有温暖的底色,整体上要有生活质感,风趣幽默,这样才能吸引观众收看并启发他们思考。
本剧展现了一群内心对百姓充满情感的基层政法干部形象,他们其实就是我们的邻家兄妹。剧中男主人公肖立明没有主角光环,菜鸟、理论型学霸是他出场时的人设,他虽然是出于好心,却常把事情办糟了。于是肖立明认真向“金牌调解员”杨铭安学习,为治理网约车乱象,肖立明当上了网约车司机,沿途调研,寻找治理办法。肖立明努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从一个只懂理论的“专科医生”,变为一个听得进群众心声、解得了矛盾纠纷的“综合科医生”。
众多像肖立明、杨铭安这样的基层政法工作者用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践,共同讲述了一个个平安中国建设的民生故事。中国人历来看重平安,春节时千家万户都要贴上“出入平安”作为祝福和祈盼。谁能承载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托付?我想答案就在我们这部剧探寻的人物身上——他们是千千万万个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人,也是那些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我写的这部剧,就是献给他们的赞歌。
(作者系电视剧《此心安处是吾乡》总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