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经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民生新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0日   第 05 版)

  事件

  安徽合肥推动12345热线建设——   

  打造一条百姓满意的服务专线

  本报合肥电  (记者罗阳奇)“多亏了12345热线,地里的麦子可是收上来了!”今年夏天,抢收小麦的关键时期,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种田大户王建武着了急:他联系的收割队,因为价格没谈拢拒绝收割,而天气预报显示第二天就要下雨。

  情急之下,王建武向合肥市12345热线求助。合肥市12345热线中心了解情况后,随即要求肥东县政府紧急处理,在当日内办结。经过协调,当地政府在当天下午就为王建武联系了收割队进场收割。

  从接到投诉到开始收割,全程仅用了4个多小时,这得益于合肥市建立的12345热线“督办+考核”机制。“如今我们已经将热线事项办理纳入市委综合考核、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对重要、疑难、重复的投诉件,我们还会进行重点督办;对推诿扯皮现象,及时提交相关部门问责。”合肥市市长热线电话办公室主任葛鑫生说。

  经过多次升级,合肥已建成12345热线全市统一管理平台,囊括了全市69家市直部门、13个县市区、144个镇街、1000多个村居及33家公用企业。依托该平台,市里相关单位出台某项政策措施时,都需主动在知识库内提交政策解读。同时,该平台还实现了省市知识库信息共享,省里的政策也能及时入库。

  如今,合肥市12345热线已经成为当地市民解决诉求、了解政策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合肥市12345热线中心共受理企业、群众来电诉求329.4万件,在线解答率达75.56%,市民满意率99.06%。

  

  点评

  为民服务要更进一步

  罗阳奇

  过去,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难题时,找哪个政府部门、打哪个电话,可能要费些功夫查询。如今,全国多地都有了自己的12345热线。各类投诉和咨询,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但如何让热线发挥桥梁作用,更好地为民服务,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智慧。

  热线建设要从智能化上下功夫。12345热线,一头连着职能部门,一头连着千家百户。解答群众的疑问,不能仅仅依靠接线员的个人能力,而是要依托智能化建设,用庞大的线上知识库为群众答疑解惑。当然,智能化建设也不能止步于知识库,还要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智能客服,提供快速、准确、实时的咨询服务。

  热线建设应推动“接诉即办”机制的形成。热线收到群众诉求,仅是工作的开始。要通过考核和督办,在相关部门中产生震慑作用,拧紧热线办理的责任链条,形成“群众来电—诉求解决—群众满意”的闭环,让接到投诉后及时办理成为各部门的自觉。面对群众多次反映的共性问题,则要举一反三,由相关部门牵头,开展专项整治和系统治理,做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

  话说回来,热线存在的作用其实就是“三解”——解决、解释、解气。能解决的事情帮群众解决,群众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解释,群众不满意的尽量安抚疏导。12345热线只是政府部门面对群众的一个窗口,体现的却是政府部门社会治理思路转变,背后是宝贵的服务意识。即使涉及的很多只是群众生活中的小事,但它攸关人民群众真正的幸福感,也体现着为民服务意识和水平。期待“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12345热线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