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悦读空间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燕土维宅 风物熙熙

——读《大都:元代北京城》

杭 侃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13日   第 10 版)

  今年5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一则微信推送《元大都文物最集中的特展即将开幕》引起广泛关注,推送介绍的“大都:元代北京城”展是该馆“运河城市”系列展览的延续,分为大汗之城、河润大都、大都风华3部分共6个单元。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同步推出的图录《大都:元代北京城》是展览的延伸,收录近300件文物精品和5名学者的专文,为不能到场的观众提供了解元代北京城的读本。

  元大都(“汗八里”)被马可·波罗描绘为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他写道:“全城地面规模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言宣。”《大都:元代北京城》除在第一部分“大汗之城”的“壮哉帝居”单元讲述了元大都的规划特点,还特辟第二单元“巧匠能工”,展示了元大都建设者刘秉忠、张弘略、任仁发、范文虎、杨琼等人的相关文物。启功在《从河南碑刻谈古代石刻书法艺术》中指出:“古代碑志,在元代以前都是在石上‘书丹’,大约到元代才出现和刻帖方法一样的写在纸上,摹在石上,再加刊刻的办法。”这两个单元收录的大型石刻,和以往蒙元时期展览多展书画和法帖不同。

  元大都与运河相辅相成的关系,是该书第二部分“河润大都”着重表现的内容。这一部分分为“清波千里”“挽河而输”两个单元。充满活力的运河,不仅给元大都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和山水辉映的景观,更使全国的物资汇聚于元大都。《元史·食货志》记载:“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水运和海运的成本少于陆运,因此,元朝统治者注重运河和海运的治理与建设,与水运相关的运河、码头与沉船遗迹屡有发现。展览图录中的沉船出土文物丰富多彩,包括元大都出土的来自南方的大量陶瓷器。书中收录的专文《元大都出土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及相关问题研究》集中讨论了北京历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种类包括供器、酒器、花器、茶具、文具等多种,涵盖都城生活的方方面面。

  元代文化的多元性在都城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展览图录第三部分“大都风华”的第二单元“区宇升平”收录了梵文银盘、中央饰有十四臂准提菩萨像的铜镜、也里可温十字寺石刻、《敕赐十字寺碑记》等。蒙古族在接触汉文明之前,就已广泛接触西方文明,因此,他们对各种宗教采取的是兼容并蓄的政策,相关工艺品也是博采众长。日常生活里,精致的器物蕴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都:元代北京城》生动讲述了古都北京与运河相互交融、影响的故事,让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元代文化的生机勃勃。

  (作者系云冈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