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品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0月01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展县域经济要有特色抓手(品牌论)

彭训文 曹瑛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0月01日   第 06 版)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那么,对一个地方来说,究竟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富民产业?产业链怎么延长?品牌怎么打造?人才从何而来?这些都需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位于中原腹地的河南省鹿邑县,近年来通过发展化妆刷产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对做强县域经济提供了一些启示。

  鹿邑是农业大县。20世纪80年代,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政策环境下,当地基于丰富的粮食资源,发展酿酒等食品加工业;基于秸秆资源,发展草编手工业;基于山羊资源,发展皮革加工及尾毛加工业,逐渐形成“水、草、皮、毛”四大县域工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哪个产业能成为一个合适的突破口?

  经过多年探索,当地将目光聚焦到尾毛加工上。原因在于,尾毛加工在当地有雄厚的资源优势,从业者甚多,属于优势产业;短板也很明显——对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很多鹿邑老乡在外打工,从事尾毛加工,一部分人还当上了老板。于是,当地产生了发挥优势、弥补短板的思路。通过建设产业园,变做尾毛加工为做化妆刷,变原料供应为生产终端产品,逐渐形成配套完整的产业链;实施“凤还巢”等政策措施,鼓励老乡返乡创业;不断设计新品、打造品牌,逐渐做大做强了化妆刷产业。

  分析鹿邑富起来的因素,有这么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县域经济要发展,关键靠特色产业。鹿邑化妆刷产业的成功告诉我们,小刷子这样的“草根经济”也能长成“参天大树”。诀窍在于,要立足自身优势资源,因地因时因势制宜,把更多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的特色产业,变成县域经济的“金字招牌”、群众增收的“金饭碗”。二是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为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修渠引水”。推动在外打工、创业人员和年轻一代回乡创业就业,不仅需要亲情、友情、乡情,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吸引力的资金政策支持。三是观念和思维转变。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同样是尾毛加工,以前只能做原料供应商,但只要思维升级了、技术更新了,就能变成产品制造商、品牌创造者,就能做产业“链主”,不断拓展产业链、丰富价值链。

  放眼全国,福建晋江20多年来心无旁骛做实业、江苏丹阳聚力发展眼镜产业、山西清徐擦亮老陈醋品牌……各地在不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那么几把新的“刷子”。事实证明,只要把发展思路聚焦到科技赋能、创新开道、数字升级上来,把塑造优势产业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县域发展活力结合起来,传统产业也能从“一时旺”变为“一直旺”,“一业兴”也能带动当地百姓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