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做音乐是我的起点,我的终极目标是要服务社会。”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音乐家舒楠说。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舒楠当选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第三届副主席。
不久前,舒楠刚刚参加了中国文联2023年文艺名家宣讲在新疆伊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的两场活动,把自己的音乐创作经历和经验,与当地文艺工作者分享、交流。
在他看来,创作要用心去感受生活,抓住独特的角度。“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2019年总台春晚舞台上,歌曲《灯火里的中国》一经演绎,就全网刷屏。舒楠说:“这首歌受到大家喜爱,就在于角度独特。”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深圳市大鹏新区邀请舒楠创作一首原创歌曲。“我们有很多歌颂祖国的歌曲,但一般用的都是阳光、雨露、鲜花、草地等白天的意象,很少有人关注到夜晚的中国。其实夜晚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表现,中国的夜晚充满了活力。”舒楠说,他用很短的时间就谱好了曲,几乎没有修改,“这首歌我没有经过太长时间的思索,在动笔之前就已经想好了。我们身在今天的中国非常幸福,人们的笑脸像灯火一样灿烂。”舒楠说。
从为汶川大地震创作的赈灾歌曲《生死不离》,到为电影《建国大业》创作的主题曲《追寻》,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新的天地》《不忘初心》《灯火里的中国》……在许多重要历史节点上,舒楠总有广为传唱的音乐作品推出。在他看来,文艺工作者的脉搏,要随着时代跳动。
这些歌曲有宏大的主题,同时也细腻动人,带着倾诉般的深情。“其实就是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当你的心和老百姓在一起时,你的歌才能打动人。”舒楠说,在创作的时候,他会把歌曲想象成是写给父母、爱人的,“就像说给亲人或者爱人的话,这样容易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
这些年,舒楠花了大量时间“放空自己”,走出录音室,走到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登上珠峰大本营,在那些“艰苦而美好”的地方挖掘音乐的宝藏。去年,舒楠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阿里,“我住在边境线上的兵站里。一天早上,我竟然被广播里自己的歌曲唤醒了。”舒楠说,当时,《不忘初心》的旋律回响在高原和边境线上。那一刻,他特别感动。“我觉得祖国太伟大、太辽阔了,只要创作者拿出好东西,再遥远的地方,它都能抵达。”舒楠说。
歌曲可以穿越时空,可以给人力量。最近,舒楠正在为雄安新区创作歌曲。他说:“文艺工作者要把自己当做普通人,感受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在他们中间去寻找艺术的养分,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