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科教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海南澄迈——

深海“寻油”有了新帮手

本报记者 孙亚慧 丁美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14日   第 09 版)

  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指挥中心里,工作人员正进行远程监测和调度管控。

  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检查钻具。
  本报记者 孙亚慧摄

  南海之滨,天高云阔,波涛万顷。走入位于海南澄迈的油气勘探生产服务基地,作业计划自动排程,拖车、吊机实时定位……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的生产指挥系统,可以让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仓储中心作业准确率和效率提升50%。

  这里是海南自贸港唯一的南海石油勘探开发生产服务基地,也是中海油建设“南海万亿大气区”的重要支撑。前不久,本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该基地在油气开发保障等多项重要技术上的“智”造创新。

  

  “智慧大脑”保障仓储

  澄迈,马村港。

  作为全国25个中心枢纽港之一,这里设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马村口岸,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经马六甲海峡进口原油及出口各种商品的理想靠岸点。

  到达中国海油海南码头时已接近傍晚,在智能化生产指挥中心内,码头、船舶的动态数据在中控显示屏实时更新,工作人员远程进行监测和调度管控,更加可视、精准地完成船舶作业任务,提升生产效率。

  “海南码头共分为3期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8万平方米,于2014年3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7.2万平方米,于2021年11月建成投用;三期工程项目计划依托5G网络等技术,打造一座绿色智能的现代港口。”海南中海石油码头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港务综合主管刘彦昭说。

  去年3月30日,中国首个智能深海油气保障仓储中心在中国海油海南码头投用,标志着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有了更加高效的后勤保障。仓储中心占地近7000平方米,由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恒温库区、器材立体库区、管材立体库区及悬臂恒温库区4部分组成,在存储标准、规划设计、设备选型及应用开发等方面实现多项行业首创,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全方位的物资仓储和配送支持。

  步入智能深海油气保障仓储中心,近12米高的立体库区映入眼帘。借助智能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单人单机同时操作多台堆垛机和AGV车辆,高效精准地完成物资存取、货物分拣等操作。

  “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整合库区分布和设备状况等信息,我们对仓储中心进行等比例三维重建,再将其可视化展示。”刘彦昭表示,库区的“智慧大脑”还会动态分析码头作业数据流和海上油气生产作业设施需求,将仓储空间纳入考量,为物资采购、配送提供决策参考。

  “璇玑”系统“闻”味找油

  码头旁,在海南省深海深层能源工程重点实验室,记者见到了中国海油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的几种钻具。凭借“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的本事,“璇玑”指哪打哪,能“遥控驾驶”钻具在0.7米厚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1000米以上,并实现对地层资料的实时分析。

  “璇玑”——一种中国古代天文仪器。选择这个名字或许出于一种“中国式浪漫”:千百年前探索广袤穹宇,而今面向浩瀚汪洋寻找海底宝藏。

  海上钻井平台就像一棵树。在复杂的丛式井中,井眼轨迹如同植被根系,纵横交错。中海油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相邻井的初始间距甚至不足两米,每条轨迹需要独立绕过其它井眼,扎进海底,最终将油气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平台井口。钻井过程中一旦发生“碰撞”,很可能出现井喷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无法估量的环境污染。

  想要精准判断和控制钻进方向,必须准确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璇玑”正是拥有这样一双“慧眼”。

  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可以支持全井周360度实时反演地质构造,实现可视化地质导向钻井。换言之,在钻井的同时,可以看清周围几米内的情况。这种“雷达透视”能力,能将完钻井眼锁定在储层最佳位置,显著提高海洋油气产能。

  “如果将传统导向钻具看作几十年前的老汽车,旋转导向就如同今天最先进的汽车型号。”刘彦昭打了个比方,“它们拥有自动驾驶、定速巡航等一系列新功能,尤其在面对复杂路况时,可以为驾驶人提供强劲助力,‘璇玑’就是这样一款最先进的‘跑车’。”

  去年5月,中国首条“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在广东佛山建成投产,标志着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投产后的生产线具备年产100套“璇玑”等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

  据介绍,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横跨20多个学科、涉及1000多道高端工艺。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中海油服经过7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璇玑”钻井、测井系统并实现海上作业。如今,“璇玑”系统已在中国东海、南海、黄海等主要油田得到应用,并已推广至印尼、乌干达、伊拉克等国家,全球累计作业超1397井次,一次入井成功率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