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杭州品瓷(行天下)

邹安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11日   第 12 版)

  国瓷作品《杭州的声音》
  资料图片

  杭州西湖风光。
  吴大庆摄(人民图片)

  和 声

  杭州西湖,白云下的湖面空灵悠远,这是一双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特色的眼眸,一望千年,诗韵万载。一缕茶香,一个瓷杯……轻拈盖碗,盈盈而笑。

  西湖之上,茶汤氤氲的中华瓷盖碗,正是出自杭州本土设计师徐尧林。作为印庐文化创始人、G20杭州峰会国宴专家委员会中的陶瓷专家,他用独具巧思的匠器向世人展示了大国外交风采和中华茶文化的魅力。

  那一刻,一个瓷杯挺起宽阔的胸膛,历经大火与岁月的淬炼后,以莹洁闪光的躯体,与沸水和茶交融,并袒露着心怀,无声地向世界传递出一种美妙意境。

  中国的瓷和茶一旦在西湖相逢,注定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词。

  从古至今,西湖的水声蕴含着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渐次弥散,走进每一个人的内心。

  杭州的声音实在太多太多,桂花的开落声、龙井的茶歌、曲院的荷风、庭院的蕉雨、三天竺的梵音、云栖沙沙的竹声、南屏山的钟鼓、万松书院的书声、九里云松的松涛……

  烟火杭州,以声传情;自然杭州,万物声启;人文杭州,清音灵韵。这每天都在吟唱着的杭州声音,陶瓷专家徐尧林经过无数次提炼,把它们组合成《杭州的声音》,让这些中华瓷在国宴上精彩呈现,各自发出天籁之音。

  这就是杭州的声音,也是中国的印记。

  风 骨

  这里是现代杭州城的一个僻静角落,在花树与湖水的映衬下,“印庐”显得古朴而庄重。“印庐”之“十方印证”,便是它的诗意表达。

  走进“印庐”博物馆,就走进了瓷的世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风靡世界的《西湖茶叙》巨照,其下的玻璃橱窗里,典藏的两套瓷具闪耀着动人的色泽,体凝如脂,玲珑雅致。

  瓷的形之魅,巧妙地体现在《西湖茶叙》的器具上。这套茶具碗盖上的荷形的提钮正好是一指,拿捏非常舒适、妥帖;托盘呈现向上的弧线,底足以及盘面内圈稍高,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碗体则线条圆润流畅,沏茶时水线与茶叶有机融为一体。

  釉色就是岁月的神采,白如雪,红似火,青若玉……首先是中国红。红而不艳,底色厚重。这是徐尧林团队为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潜心研究而作的。

  “国宴瓷上的纹饰采用了湖蓝色,这是经过无数次探究后,与西湖最接近的色彩,纹饰是在传统云纹和海水纹样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传达出在浩渺云海间,中国人跨越海洋进行各种形式交往的精神风采!”

  在这里,青白瓷的风骨是婉约,是含蓄,是不动声色的绽放。远看形有色,近看瓷有姿。

  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茶酒杯盏,祖先的生息历史,似乎就通过这一掊土的烧制,让岁月凝固再现,让生活烟火生香。各种各样的杯、碗、香炉……它们似乎沉睡了很多年,又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春风的呼唤,是西湖的和风吹开了它们的眼睛。

  印 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数十年如一日,徐尧林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循着内心的指引,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思维相结合,坚持走自己心中的文化创意之路,成就大国工匠的风范。

  形寄千古,器通永恒。徐尧林深居印庐,专心制瓷,隔着时空,他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古老的杭州城,那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王朝中心,四通八达的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向远方。在杭州的西湖遥望,似乎能看见瓷的光芒照亮了东方和西方。在先民们的梦想和希冀中,与古今对话,在瓷器的意象、釉色、形体中审视岁月。

  “China”,中国和瓷器的英文名字,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曾几何时,在茫茫大洋的另一边,当来自东方一个遥远国度的瓷器惊现时,他们不敢相信,中国人竟然把原初的一堆泥变成器物,烧制得如此精美华丽。

  中国瓷史,漫漫征途,无论是原始人茹毛饮血简单制作的人面鱼纹陶器,还是宋元明清精工作坊出制的青白瓷、青花瓷,都是先祖把心血和智慧融贯其中,写下浓墨重彩的大地华章。青砖瓦檐下,凝神定坐的徐尧林喜欢看面前的这一件件中国瓷器,想象着它们从大地脱胎而出的过程,那是经受十八般武艺的种种考验后,又在熊熊大火中苦其心志,最后凤凰涅槃似的华丽转身,才成为大国器物,登上国宴舞台,传递出中国声音的新瓷史。

  承 继

  夜幕垂下,西湖上升起薄薄的雾霭,一台大型实景剧目《印象杭州》正在上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些远古的、现代的杭州人和事儿,一起交织缠绵,让人心绪难平。

  故乡的山水人文,就像一杯家乡的黄酒,愈久弥香,乡愁浓浓。徐尧林常常陷入这样的境地:中国瓷器,仅是名窑已经让人数不胜数,但历史是过去的陈述,未来是需要去拓展的。

  “人们常说‘器为茶之父’,说的就是茶叶经过水沏后又一次焕发了生命。作为茶之容器,首先要端正器型,‘器之端正,即父之端正’;其次,在设计中要讲究人与‘器’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器形与文化的结合。”徐尧林说。

  每一件经过他手的作品,似乎都带着他的体温。徐尧林坚信:瓷品如人品,每件作品都是自身修为的投射,在瓷器中应该体现中国智慧型人才的风范,让内心的精神升华,作品才会永恒。

  在印庐,你似乎可以真切地呼吸到来自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以及花草泥土的芳香。在这里,看荷花静静地开,鸟儿自由地飞,鱼儿尽情地游……

  大运河从北至南流过杭州,也流过徐尧林心上。今天,奋战亚运会陶瓷作品的中国艺术大师们立下宏愿:创作好瓷器、弘扬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