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外交部“驻华使节江苏行”:

聚焦绿色新能源产业,携手共促可持续发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11日   第 05 版)

  9月4日至8日,来自巴基斯坦、以色列、新西兰等15个国家的20多位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应外交部外事管理司邀请赴江苏省参观访问,考察绿色新能源产业发展创新,感受江苏高水平开放活力,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苏实践。

  “绿色发展和新能源是世界的未来”

  使节们首先来到位于南通的中天科技集团。起步于光纤通信、于2011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中天科技的绿色转型之路引起了使节们浓厚的兴趣。得知这家企业已同德国、波兰等国开展大型风电项目合作,以色列驻华大使潘绮瑞马上询问企业负责人是否有意向去以色列开拓市场。

  “绿色发展和新能源是世界的未来。”潘绮瑞表示,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勇于承担跨界风险,主动探索布局新能源,专注绿色发展,自己感到非常激动。

  她说,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入很大,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范围内绿色发展的先驱。

  在无锡,使节们参访完中国南山·无锡车联网小镇后,来到贡湖湾湿地公园乘坐无人巴士,沉浸式体验绿色智慧交通的应用场景。

  “非常舒适、安全,在乘车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张安生和记者分享了他的乘坐感受,并表示,全球性的气候问题困境需要所有国家通力合作共同解决。美国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希望同各国加强对话,加强在生物多样性、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合作。

  “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能够漂浮在海上的光伏板、超高功率的至尊N型组件、天合富家智能云服务中心……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各种光伏创新产品让使节们大开眼界。拍照、提问、交换联系方式,成为使节们参访中的必备“三件套”。

  “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绝佳范例。”芬兰驻华使馆商务参赞、芬兰国家商务促进局中国区负责人田马可竖起大拇指,为中国企业不断突破创新的精神点赞。他表示,期待未来芬中两国能进一步加强在能源传送、循环经济、新材料等方面的合作。

  创新,不止停留在技术研发层面,真实的应用场景更值得关注。在常州亿晶“渔光一体”直溪光伏发电项目现场,上万块光伏板排列在一起,景象蔚为壮观,下方鱼塘内投放着鱼苗虾苗,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模式,令使节们大为赞叹。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示例,让我们知道了光伏技术如何能够得以更好地应用。”巴基斯坦驻华大使莫因·哈克对记者说,巴基斯坦刚刚宣布将在未来5年中大力发展光伏项目,中国将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使节们考察智能电网设备生产过程,了解绿电入网技术;在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绿电储能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给使节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新能源产业“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的各个环节,都浸透着科技创新的力量。

  “会带着商务代表团再到江苏”

  从中国以色列常州创新园,到有“德企之乡”美誉的苏州太仓,江苏是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亦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此次江苏行,使节们正是带着寻找绿色低碳产业合作机遇的重要任务而来。

  “新加坡和江苏之间合作历史悠久。明年,新中共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将迎来30周年。”新加坡驻华使馆一等秘书邓自豪是江苏的“老朋友”,他表示,此行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江苏的新能源产业,从中他看到了更多的新中企业合作空间。

  使节们来到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时,现场气氛尤为活跃。原来,他们在苏期间乘坐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在这里生产的。聆听企业负责人讲述创业故事和远景目标,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颇负盛名。”奥地利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傅诗元表示,此次到访,让他对中国企业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一定会带着商务代表团再到江苏,在汽车制造业、高端制造业等方面促成双方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拉紧奥中经济合作的纽带。”傅诗元说。

  (据新华社南京9月9日电  记者冯歆然、陈圣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