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09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行路记

张行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09日   第 07 版)

  日照和烟台,是山东半岛的两个滨海城市,一个在南侧一个在北侧,相距约350公里。30多年来,我在这两个城市之间往返穿梭不下200次。这是迄今为止我走过次数最多的一条路。

  1991年,我从日照老家考上了烟台大学,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从日照到烟台,乘汽车需要一个白天。第一次去烟台的那天,上午八九点钟,我从日照长途汽车站坐上长途汽车,问司机多久能到,司机说如果正常的话差不多8个小时。这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心情不免有些紧张。

  出了日照,客车就开启颠簸模式,像一只吃力的甲虫,在初升的太阳下蠕蠕而行。因为路不平,又得避让对面来车,客车左躲右闪,一车人也随之摇晃。晃得狠了,肠胃就翻江倒海。最难走的一段,是胶南到胶州的几十公里沙土路,崎岖不平,还有陡坡和拐弯,车跑在路上,像船漂在波浪上,晕车的乘客很难挺住不呕吐。我预先吃了晕车药,好歹还能坚持。

  车到胶州,已近晌午,在固定停车点停车20分钟。再上车,就出了胶州,从即墨拐上烟青高等级公路,旅途变得顺畅多了。那时候,高速公路还是新鲜事物,全中国也没有几条,从青岛到烟台的这条高等级公路是整个山东最好的路。车开上柏油路,速度快起来,每小时能跑五六十公里,在那个年代,这个速度算很快了。颠簸也明显减轻,乘客们也有心情留意车外的风景了。

  到烟台时,已近傍晚。车子开进市区,夕晖映上车窗,大家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终于到了!

  转眼就到了放寒假,又要返程回家了。返程走的是夜路。那时烟台到日照不通火车,我们要先从烟台坐火车到蓝村,再从蓝村转汽车到日照。这样走的好处是省钱,可享受半价火车票,也省时间,可以早一天到家。晚上八九点钟,绿皮火车从烟台始发,半夜到蓝村站,扔下我们十几个学生,长鸣一声转头西去。我们背着行李出站,去找个体户的客车。客车接上我们,却不着急走。半小时后,差不多凑满一车人,终于可以走了。这时已是午夜一点,多数人撑不住困意,蜷在座上睡着了。

  个体客车在夜色里一路颠簸,车窗外不时闪过昏黄的路灯。被叫醒时,已抵达日照长途汽车站。天还黑着,大家只好到车站候车室里等天亮。候车室冷得像冰窖,没有暖气,座椅也是冰凉的,只好站着不停地跺脚取暖。那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最冷的时刻。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家里来人接站时,上下牙还在打架,已经冻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此后每年寒暑假,我们几个日照同乡学子都这样沿着固定路线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像候鸟一样。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烟台工作,在日照烟台间往返的次数更多了。也就是从这时起,两地之间的道路开始拓宽改造,沙土路没了,代之以越修越宽的柏油路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客车也不断更新,最后换成了豪华快车,回乡的路越来越通畅舒适,4个小时即可到达。

  2013年,日照机场开建,选址就在我们村附近,离我家只有几公里。通航那天,村民们远远望着一架架神奇的银鹰飞来又飞走,心情像过年一样。

  2018年底,青(岛)连(云港)铁路建成,日照和烟台之间开通了动车,两地通勤时间再度压缩,只需2个小时。我第一次坐动车回老家是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按照老家习俗,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豆腐,取“兜福”谐音,也有“都富”的寓意。上车前,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母亲告诉我她正在磨黄豆。2个小时后,我突然出现在家门口,让全家人又惊又喜,都没想到这么快。嫂子说:“真是有福之人,我们刚坐下,还没吃,豆腐还烫嘴呢。”

  有一年春节期间,我陪老母亲坐高铁去北京游玩。这是她平生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高兴得像个孩子。返回时,我们乘坐飞机。当飞机稳稳降落日照机场,母亲走下舷梯,仿佛刚刚走出一个梦境,一个小时前还身在北京的她,又看到周围熟悉的山岭、田野,内心洋溢着别样的激动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