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侨华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美国加州心理咨询师王粲子——

“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

本报记者 杨 宁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08日   第 06 版)

  由于语言障碍和社会文化差异,海外侨胞在需要心理援助时常遇到难题。在海外,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心理咨询师伸出援助之手,为同胞构筑心灵港湾。

  继续学习

  来自湖南的王粲子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已从事心理咨询10余年,提供心理咨询及督导服务逾6000小时。

  谈及从事心理咨询的初衷,王粲子表示:“大学时,在一次社会心理学课程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心理咨询这个行业。这是我第一次了解这个行业,它好像在‘呼唤’我,让我萌生了从事心理咨询的想法。我开始旁听心理学相关课程,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虽然忙碌,但我乐在其中。”

  大学毕业后,王粲子前往美国进修,学习社区心理咨询。“刚到美国时,我感到非常困难。在非母语国家求学,并且转专业较晚,学业很难跟上。”王粲子回忆道,“此外,我还需要处理很多生活上的问题。”

  逐渐适应海外求学生活后,2008年,王粲子取得了美国新泽西学院社区心理咨询硕士学位。“求学期间,我偶然听说了一名学生自杀的事件,感到沉重、难过之余,我开始思考,该如何预防此类事件?如何治愈亲密之人因此而受到的创伤?这些思考让我觉得当时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我想继续学习,成为更好的为他人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因此,王粲子继续深耕咨询心理学领域,特别关注大学生的抑郁和自杀行为,并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完成咨询心理学博士和博士后学业。

  逐渐成长 

  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后,王粲子开始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密歇根大学担任心理咨询师。“初入职场参与心理咨询,我很心慌。那段时间,我感觉困难大于享受。”王粲子表示。

  通过多次实践,王粲子逐渐得心应手,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在人与人的情感连接中得到滋养。

  “曾经有一个大四的留学生向我求助,他面临毕业,对未来充满迷茫。刚开始的咨询十分煎熬,他几乎不说话,只是点头或摇头,好像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我跟他说,我知道你呆在这个屋子里可能感觉比较安全,但可不可以为我开一扇小窗户,让我能够进去跟你交流。经过四五个月的咨询,他才慢慢接纳了我,见到我的时候会看着我的眼睛,并且会微笑了。这一点一滴的改变都让我高兴,也为他自豪。”王粲子回忆。

  现在,王粲子取得了加州的心理咨询执照,并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来我这里进行心理咨询的80%都是华侨华人或留学生。他们面临工作压力、移民障碍、代际文化冲突等各方面的挑战。我自身的经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困境,给予他们帮助。”

  相伴而行 

  在王粲子看来,心理咨询不只是咨询师为咨询者单向地提供帮助,更是二者相伴而行的旅程。“咨询师做的就是陪伴咨询者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面沉下去,然后再一起浮上来。有一次,一位咨询者谈到母亲过世对他选择大学专业和完成学业的影响。那次咨询期间,他一直在恸哭。我陪着他默默地流泪,为他的悲伤感到揪心。”

  王粲子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在海外,人们将心理咨询看作是‘保健’,就像定期洗牙、健身,心理‘肌肉’也需要得到锻炼。不过,语言障碍让很多华侨华人退缩。因此,我为他们提供中文咨询,推出更多针对华侨华人的临时咨询和计划。”

  “心理咨询,其实是一种能够培育出爱的关系,连接着人与人、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在未来,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之余,我会继续在社交平台进行科普,设置迷你小课程,并尝试翻译一些心理咨询相关读物。一对一的来访影响力毕竟有限,我希望能帮助更多人。”王粲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