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贯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之一,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去年8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正式实施,这是从国家层面首次就保护黑土地立法。
秸秆还田、粪肥养地、等高种植……自21世纪初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我国正式立项推广以来,东北已形成多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在黑龙江省,《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先后出台,将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到地块;全面推行“田长制”,建立省、市、县、乡、村和网格、户“5+2”七级田长的责任分工体系,确保黑土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吉林省着眼于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规模,3300万亩任务已细化分解到县、乡、村。辽宁省今年提出在实施保护性耕作任务面积1300万亩的基础上,“精耕细作”500万亩黑土地,建设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设施配套、产能稳定的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推进行动,今年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1936.4万亩,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192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