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文作品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8月26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山荷蜂

杜文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26日   第 07 版)

  后退一步,把目光投向那朵微微低头的荷花,屏住呼吸,静静观赏。

  在此之前的数天里,我是被连天的荷叶、玫瑰色的尖尖荷苞、粉红渐变到润玉的盛年荷花吸引的,此刻,引我注目的是一只蜜蜂。

  它是雨后清晨的一只蜜蜂,通体呈黄褐色,头部褐中显黑。腹部仿佛一只长形陀螺,横着排列的褐黄、乳白、黑色条纹,悠悠地散开,由上而下,一圈比一圈窄,一圈比一圈颜色更深,如同一款优雅的横条连衣裙,到了尾部,则是圆形的黑尖儿,弯弯的,向内勾,美人鱼一样。翅膀薄而透明,橙黄色,映衬在丝丝缕缕的金色花蕊上,几乎分辨不清翅膀的存在。它有点忙碌,触角舒展成八字,稳稳地抵在鹅黄色莲蓬壁上,两只后足陷进花蕊里,翅膀和中间那些长短不一的足,都在扇动和抓挠,带动得脑袋和鼓胀的腹部轻微颤动。尽管听不见声音,依然能感知到节奏和韵律。

  蜜蜂原来是这样采蜜的。我从小知道蜜蜂采蜜忙,第一次亲眼所见,的确很忙。忽然,蜜蜂原处打了个滚,钻进柔软的花蕊中,随即,花蕊像起了风一样,瑟瑟抖擞。莲蓬威风地立在花蕊中间,已经结了黄色的莲子,金珠子似的,规整地镶嵌在莲蓬这个皇冠上。此时,荷是正好的,高处的花瓣如同房檐一样,粉红色花瓣伸长花衣,为莲蓬和蜜蜂遮风挡雨,低处的花瓣慵懒地、自由地绽放,水珠裹挟着金粉,滑动、游弋、滴落。

  阳光强烈了些许,光束穿过云层,照耀在荷田上,水珠聚到荷叶中间,油亮晶莹,叶脉由内而外散开去,仿佛晨雾中的绿太阳,自带迷蒙。蓝色蜻蜓在水珠上点一下,又点一下,荷叶随之晃动,水珠跟着悠悠逸动。蝴蝶落在荷叶边沿上,荷叶再次晃动,这一次晃的力度有点大,滴溜溜,水珠滴落到荷叶下。呱呱两声,青蛙蹦跳,蹿到一丛菖蒲里。一株红根菖蒲上,爬了两只泥色田螺。一条泥鳅翻卷着,露出淡黄色的肚皮,想必碰到了莲藕,与之根脉相连的荷叶大摇大摆起来。

  嘎,嘎,10多米开外的荷田里,响起了清亮的叫声,一只白鹭一冲上天,打着鸣,盘旋着,飞过荷花朵朵,越过清香绿意,飞向一片白亮亮的水田。

  轰隆隆,哗啦啦。耕地机有条不紊地翻耕土地,无数只白鹭在地里啄食,有的跟在机器后面,亦步亦趋,迈着同样的步伐,如同排列有序的白衣天使。机器前面的白鹭们,跨着大步,仰起脖子,秩序井然,向机器一侧走去,优雅从容。偶尔,几只白鹭飞到驾驶室四周,展开的翅膀,如同小朵白云,起伏缭绕。仔细看驾驶员,笑容满面,难怪他将机器操控得恰到好处,不但耕耘土地,还与白鹭为善,原来他也是快乐的。

  荷田尽头是一个巨大的塑料温棚,信步走进,原来是生态养殖基地。鱼在水中游,青苔依依,水波荡漾。磨盘大的花盆静卧水中,里面种着番茄、芒果、莲雾、龙眼、茄子,悬空过道上的花盆里种着蓝莓,宝石般的蓝莓颗颗饱满,忍不住摘一粒放进嘴里,清香酸甜。有人划着白色泡沫板小船,举着镰刀打理百香果藤下的杂草,有人站在小船上采摘番茄。一位中年妇女用细草绳子绑扎长高的葡萄藤,我问,藤子为什么这么长,满架子爬,10米长都有呢。她说,随便长,能长多长就多长。

  她说的是家乡话,我问她是云南人吗?她说自己是云南昭通人,和丈夫一起来这里打工七八年了,儿女都已成家。她说在这里打工有家的感觉,有职工食堂,蔬菜都是自己种的,工资也不错,回家乘坐飞机,关键是夫妻能住一间房子。你看,那位给西瓜人工授粉的大姐60多岁了,是安徽无为县人。捞水草的老头70岁了,河南驻马店的。那位光膀子老人,你猜他多大?

  老人蹲在泡沫板上,在水中划行,光着膀子,黑瘦的身板佝偻着,戴着旧草帽,一脸平和,千沟万壑的皱纹显示,他应该不年轻。我走近他,与他搭讪。

  他递给我一只红透的番茄,用勉强能听得懂的话告诉我,自从有这个基地,他就来打工,已经10多年了,今年78岁,十天半个月回一次家,隔三差五给老婆打一次电话,老婆把手机给母亲,母亲在电话里跟他聊几句。去年给母亲过100岁生日,一家几十口人,五代同堂,坐了好几桌。孙辈有的当公务员,有的当教师,村里百岁老人还有五六个。

  我开玩笑说,既然孩子个个优秀,咋还跟年轻人抢饭碗,是不是他们不孝顺。他咧嘴笑道,他和母亲都有养老金,吃饭穿衣花不完的,啥病也没有,啥药也不吃。不是赖着不走,是自己干得好,老板不让走,回家也没事,能干一天是一天。我问他哪里人,基因这么好。他手一指道,金山当地人,上海最偏远的区之一。我脱口而出,您是世间最勤劳的蜜蜂,因为有您这样的人,城里人才吃得上蔬菜水果。

  告别老人,匆匆走回荷田,找到那朵低头的荷花,蜜蜂竟然还在,或许不是先前的那只,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蜜蜂在从事蜜蜂的事业,各负其责,各有担当,不因微小而自卑,不为普通而懈怠,在广阔的生态世界,和谐共生,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