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8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个中国市场里的非洲元素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8月09日   第 02 版)

  内罗毕时间凌晨1点,从肯尼亚花农在农场剪下第一支玫瑰起,时间就卡上了发条。

  一小时后,玫瑰在奈瓦沙湖畔装车,沿着东非大裂谷南行至内罗毕机场。内罗毕时间下午3点,玫瑰搭乘中国南航的航班,飞向8700公里外的中国湖南省长沙市。

  北京时间第二天清晨,长沙黄花机场内,海关工作人员对抽样的鲜花进行查验。得益于长沙海关为非洲产品开辟的“绿色通道”,通关最快只需半个小时。

  湖南玺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本批鲜花的进口商,公司负责人黄梓楠正在高桥大市场等候。鲜花通关时距离采摘只过去了一天时间。接下来,这些鲜艳明亮的肯尼亚鲜花将有足够时间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肯尼亚是世界著名的花卉产地,也是全球重要鲜花出口国之一。肯尼亚玫瑰花头大、品种多、瓶插时间久,是全球重要场合的“常客”。

  得益于中非之间直航增加、通关便利等措施,近年来出口至中国的肯尼亚鲜花持续增长。湖南高桥大市场,是肯尼亚鲜花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在高桥大市场里,黄梓楠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肯尼亚玫瑰的照片,“花头比拳头都大,只比脸稍小!”

  从高桥大市场出发,这批进口鲜花将继续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国其他城市。由于肯尼亚玫瑰花期长、供应稳定,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各地七夕节等用花高峰期的价格波动。

  “中国人的鲜花消费习惯正逐渐形成,市场潜力巨大,婚礼、会展用花的需求和频次也逐渐变多。”黄梓楠说。

  共建“一带一路”为中非合作带来新机遇。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非进出口贸易额8223.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4%。

  热络的中非经贸往来,也为高桥大市场注入了新活力。高桥大市场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市场,共有9100家商户,2022年对非贸易额3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

  在这里,消费者能买到很多非洲国家的产品,如马达加斯加的精油、赞比亚的油画和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津巴布韦的木雕、南非的葡萄酒等。

  “以往多数非洲企业是来展示产品,现在是来扎根做生意。”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江守方说。

  马达加斯加的青蟹、南非的鲍鱼、莫桑比克的马面鱼……开箱后,这批采用液氮保鲜的海鲜活蹦乱跳。这是该市场首次直接进口非洲鲜活海产品,这批来自4个非洲国家的18个品类海鲜总计3.5吨。

  亚欧非贸易投资联合促进会会长苏军平介绍,中国积极建立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准入的品种越来越多。埃及橙、牛油果、火参果等非洲水果已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苏军平所在公司为多家中国企业供应非洲农产品,“我们将水果在非洲当地加工成果丁、果泥、果肉、果干等一系列产品,还有蛋糕上的装饰水果、奶茶里的芒果果泥等,我们生活中的非洲产品会越来越多。”

  同样悄悄走入中国人生活的还有非洲产咖啡。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将目光转向以高品质著称的非洲咖啡。长沙市玖秀咖啡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朱志发现,店内一款非洲咖啡豆销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玖秀咖啡位于高桥大市场的“咖啡一条街”。2022年,高桥大市场咖啡销售额达10亿元,销售咖啡豆2000吨,其中非洲咖啡豆占总销量的40%。

  “非洲咖啡豆独特的果酸和花香口感,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接受。”玖秀咖啡负责人肖雍琪说,高桥大市场所在的雨花区打通了非洲直采、国内加工、品牌孵化到产品销售等环节,让咖啡整体成本比市面同类产品要低30%。

  在非洲,“出口中国”也成为越来越多农户和出口商的讨论话题。对于长期依赖于欧美市场的非洲种植户而言,新兴的中国市场或将带来更高更稳定收入。

  穆勒格公司是埃塞俄比亚一家加工和出口咖啡豆的家族企业,客户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过去三年内,公司向中国出口的咖啡显著增加,中国客户数量也越来越多。

  穆勒格公司品控副经理贾迈勒·阿布拉尔要对即将出口中国的咖啡进行杯测。贾迈勒轻轻撇开咖啡上的浮沫,专注地嗅着咖啡的香气,然后舀起一勺使劲吸入口中,并用笔记录下感受。

  贾迈勒全家以咖啡种植为生,十分期待家乡的咖啡能在中国走红。他介绍说,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故乡,这里出产的咖啡豆具有特别的浓烈香气。

  “中国的咖啡市场这十年来发展很快。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喝咖啡,将咖啡视作很‘酷’的饮品。我们非常希望开发中国市场。”贾迈勒说。

  (新华社长沙/内罗毕电  记者姚远、阮周围、张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