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7月19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将交通安全宣传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文明交通成为天津新风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9日   第 02 版)

  本报天津电  (记者武少民)“要正确佩戴头盔,切实保护自身安全”“不乱闯红灯,从我做起,过街时走人行横道”“机动车驾驶人要自觉拒绝酒后驾驶”……近日的一个中午,天津市的高温仍阻挡不住游客的热情,马路上熙熙攘攘。在和平区鞍山道张园门前,交警和平支队泰安道大队民警联合福明社区志愿者一同向过往游客、居民普及交通安全知识。

  这是天津全方位强化文明交通社会化宣传的一个缩影。“在天津游览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些繁华的路口、景区景点门前有交警和志愿者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心里特别有安全感。”来自山东日照的游客张女士说。

  近年来,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将交通安全宣传融入交通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场景,拉近与交通参与者的距离。依托66个高速公路服务区打造高速公路宣传阵地,面向驾乘人员开展宣传教育,增加交通安全主题曝光率,宣传屏、宣传海报覆盖全部服务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宣传硬件设施,建成交通安全示范服务区1个、主题服务区24个,建设1个市级和15个区级“文明交通主题公园”……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打通了天津交通安全宣传的“最后一米”。

  农村地区国道省道多、穿村过镇道路多、乡村与道路的交口多、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种类多,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中之重。“交通安全赶大集”是天津交管部门在农村地区长期开展的一项宣传活动。近两年来,天津交警宣讲团深入农村集市、走进田间地头,为农村地区群众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安全出行常识,还联合当地文艺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借助企业开展公益活动为电动车驾驶人赠送头盔,先后进行各级现场宣讲2000余场次,送出头盔近10万个。

  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始终注重培养学生道路交通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着力提升学生参与交通时的自我保护能力。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天津市教委、市文明办、团市委和市公安交管局联合发布了《少年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系列课程,向全市各属地交管部门做出示范,现场开展了沉浸式交通安全实景体验,向社会征集并编排发布了60余首交通安全儿歌,在校园内建设宣传橱窗、互动式标志牌、主题走廊和板报等,并邀请学生走进警营,亲身体验交通管理工作。

  “我们依托广覆盖、多维度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道路交通治理向路面、向基层、向市民群众不断深入,通过交通安全文化的点滴浸润,让文明安全交通理念深植人心,让文明交通形象成为天津市的靓丽名片。”天津市公安交管局政委高洪景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警企联合、警媒联动、警民联系,强化社会宣传、推广安全理念、引导全民参与,更好地推动文明交通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让“走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成为所有交通参与者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