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旅游天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7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宋时梅花今犹香

徐 斌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7月10日   第 12 版)

  丰山杜村半枝梅园。
  刘 琴摄

  安徽省和县功桥镇考塘村丰山杜自然村(以下简称杜村)有宋朝诗人杜默及其手植梅花,自北宋以来盛名不衰。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朝学政朱筠撰写《丰山梅豪亭记》、知州刘长城主建梅豪亭以后,时有名士来访。

  近年来,功桥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斥资重修梅园,兴建杜默广场,打通村中道路,建设杜默纪念馆,今已初具规模。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杜村,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我心里,杜默是北宋时期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透过其人,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信息,对于当代社会发展或有重要意义。丰山杜村不仅仅是一座村庄,而是那个时代自然村落的一个缩影。

  这座村庄现在160多户,户主全部姓杜;全村670多人,相处和睦。

  梅花原产于我国,历史悠久。当年,杜默离开京城时,带回几株梅花,植于门前。

  1994年农历十月,杜氏十八世孙谷旦、庆发《重修宗谱宗祠序》曰:半枝梅,终因年久枝枯,虽经花师修治,但仍岌岌可危。此梅,历经沧桑九百余年。

  如今,时间又过去了30年,由于后期安排专人管理,半枝梅老树复壮,依然充满生机,满树的花朵是热情的语言,诉说着对历史的追忆和对今天的赞美。它们的每片叶子,如同全息图片,收藏着村庄千年的风景和诱人的秘密。

  梅园自杜默始,此后多次修缮。比如民国二年(1913)知县金宝全重修梅亭。亭为正六边形,五面砌成砖墙。对着梅花的一面为门。梅下以石块围之,以土垒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重修梅园。现可看到园门形状照片,三角形的,有苏联建筑风格。1983年和县政府拨款建起花坛,坛为圆形,高约半米,以红砖牙边。重修围墙,为花墙。有双扇大门。2014年左右,重修围墙,变花墙为实墙,亦重修园门。2023年重修园墙,建杜默广场、村中道路、停车场等。

  这些举措对于半枝梅的保护很有意义。

  杜村历史悠久。我曾若干次来到这里,村里的每一条道路都有我的足迹,每一条小巷的风都曾听到我的呼吸。在我的感觉中,它好像一直都在等待我的到来。

  杜村景点众多。包括梅树、梅亭、古碑、祠堂、墓园、考塘、古屋、榆树、龙王庙、土地庙等。我喜欢在村庄里闲逛,每次来到丰山杜村,都像深情约会,都像朝圣之旅。

  今年以来,杜村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我每次来,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令人欣喜的变化。     

  我看到村庄道路的变化,工人们正在浇沥青路面;我看到半枝梅园内外的变化,园外植有梅树、桂花树,有技术人员在给梅花剪去多余的枝杈。园内除半枝梅外,植有红梅、绿萼梅、宫粉梅、美人梅,还有腊梅、麦冬、鸢尾花、酢浆草等。     

  我见到很多村民,和他们交上朋友。我跟杜维宗老先生交谈时间较长。杜老酡红的脸色,笑盈盈的。我看他像70岁的样子。一问,都85岁了。老先生有三子一女,都过得很好。其女儿家有3个孩子,一个已经上大学,一个正要考大学,一个正要考高中。

  杜老说他家的几亩水田都租出去了,他和老伴开了点边角地,种了些玉米,留着喂鸡。他很热情地邀请我到他家喝水。我觉得,丰山杜村的人都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