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06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让城市与鸟相融相生(新征程·新步伐)

刘发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27日   第 08 版)

  水鸟飞舞在山东省青州市南阳湖水面上空。
  王继林摄(人民视觉)

  清晨,伴着鸟鸣醒来,心生欢喜,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以前,要想在城市中听到鸟鸣,最起码要走到人烟更少、生态更好的郊区。曾几何时,鸟儿与城市,似乎“势不两立”。

  直到最近几年,鸟儿落户城市的新闻越来越多了,身边的鸟儿多了起来。身在家中,笔者望向窗外,经常能看到鸟儿在空中飞舞。

  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鸟儿不再是稀客。声声鸟鸣,是我们在城市里触手可及的自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鸟儿来到城市落户?

  鸟儿对环境特别敏感,有家、有食物、有安全感,至少要满足这三点,鸟儿才愿意留下来。

  更多鸟儿来到城市落户,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说到这,有人会说,鸟儿落户的都是小城市,大城市还是钢筋水泥的“丛林”。事实非也。就拿广东广州来说,这座城市拥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诸多自然保护地,处处都是鸟儿觅食、搭窝的好选择。这些自然保护地,并非是远离城市中心,而是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角落,就像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距离广州塔不足5公里,占地面积1000多公顷,吸引着180多种鸟儿在此停留、栖息、繁衍,10年前,这里还只有70多种鸟儿。

  “鸟儿友善型城市”不止广州。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中国目前已建设和改造了近3万个“口袋公园”。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多了,圆了更多人“出门见园、开窗见绿”的心愿,也为鸟儿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天然的港湾。

  一座城市,需要的不仅是经济活动的繁荣,更离不开自然的生气与活力。鸟儿来到一座城市,给这里带来了什么?

  鸟儿是城市中最为常见的野生动物,分布广泛,易于接近,是人民在城市环境中亲近自然的重要媒介。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地方,也是包括鸟儿在内的自然生灵的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既包括让人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也包括为自然生灵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鸟儿之于城市的意义,不仅在于它们能够啄食害虫、维持生态平衡,也在于千百年来鸟作为人类的伙伴,被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喜鹊象征着吉祥,大雁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鸟语花香”的美好,我们生活的城市才更有灵气。

  人们还可以通过观鸟等活动,了解居住环境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多感受和思考,身体力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如此,更多的人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彰显着城市文明的进步。

  近年来,观鸟活动日渐火爆,许多城市因此而“出圈”。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做起了鸟儿的文章。

  那么,让更多鸟儿来落户,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城市,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环。要让城市与鸟相融相生,就要加大城市生态建设力度,同时,在人与鸟类关系方面的城市管理也要更加精细化。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有专门为雨燕建的“鸟楼”——“雨燕塔”。北京雨燕是北京的标志性鸟类,早年,因为城市建设等各种原因,北京雨燕的生活空间被挤压,数量急剧下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公园专门建起雨燕塔,设立人工巢箱,为北京雨燕提供新家。如今,这里成了鸟儿的聚集地,百鸟齐飞,城市对鸟儿的善意得到了呼应,实乃美哉。

  高架桥和鸟儿也会有交集吗?当然。在上海,延安路高架桥的桥梁支座部位,不少鸽子在此“安营扎寨”。这些鸽子,因为躲雨或是体力不足,常到这里小憩。久而久之,桥梁的支座部分成为它们的根据地。为了不打扰这些小憩的鸽子,管理人员将保洁养护工作安排在晚上进行。

  我们欢迎更多鸟儿来城市安家落户,也期待在城中听到更多鸟鸣。